观展:过渡·转变——黄岩沙埠窑考古成果展
宋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名窑辈出,百花齐放。陶瓷考古之父陈万里先生曾言: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浙江地区一向以生产青瓷著称于世,以越窑和龙泉窑为代表。北宋中期,浙东以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产区逐渐走向衰落,表现为窑场数量减少、产品质量下降,同时众多越窑系窑址在浙江范围内出现。

到北宋晚期,浙西南以金村、大窑为核心的龙泉窑开始兴起。而黄岩沙埠窑地处二者中间地带,街接南北,瓷业产品显现出过渡、转变的特征。随着沙埠窑考古工作的持续推进,北宋中晚期浙江地区窑业技术传播、空间转换、产业转移等一系列问题正在逐步清晰。

沙埠窑址于1956年被调查发现,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黄岩沙埠窑遗址进行过多次考古调查。2019 年至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黄岩区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对黄岩沙埠窑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窑址地层堆积深厚,窑炉结构清晰,文物种类丰富,出土的沙埠窑瓷片数以万计,经过考古人员的整理、拼对、修复,一大批珍贵的瓷片得以“重见天日”,这为本次考古成果展奠定了基础。
展览汇集了沙埠窑 2019-2022 年最新考古发掘成果,精选了其中的瓷器精品。分为“考古历程”、“沙埠撷珍”两大单元,下设“沙埠往事”“窑火日记”“相似相续”“盛时风物”四个章节。将一些新发现且未曾展出的重要出土瓷器予以展示,同时也将以往的文物共同陈列,从而向公众更全面地展示过去沙埠窑生产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黄岩沙埠青瓷窑址(群)位于黄岩城区西南约15公里的沙埠、高桥之间,以凤凰山北麓仙村岭为中心,栅溪(霅溪)两岸呈半月形分布的山坡上,共有七处窑址保护点。从沙埠街向东约一公里开始,沿山麓按顺序分别排列有七个窑址保护点,分别是竹家岭窑址、凤凰山窑址、下山头窑址、窑坦窑址、金家岙堂窑址、下余窑址和瓦瓷窑窑址。


窑场总面积约达7万平方米,窑址地层堆积深厚,文物种类丰富,出土大量瓷器与窑具标本,各窑址点所见器物种类以青瓷为主,另有少量酱釉产品,质量较高。青瓷产品可辨器形有碗、壶、罐、盘、盆为主,及各式杯、茶托、灯盏、粉盒、水盂、瓶、洗等。酱釉产品可辨器形有盒、碗、盏等。
沙埠窑尤以纹饰见长,题材广泛,主要涉及人物形象、花卉、动物三大类。虽取材于越窑的传统纹样,却独具意趣。刀法流畅,线条随性而富于变化,亲密地与地域的风土人文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当地特有的装饰风格。



瓷业兴衰,窑火生息。沙埠窑址群是越窑和龙泉窑瓷业技术衔接和过渡的重要地带,是探索越窑技术南传与龙泉窑瓷业技术渊源的重要地区,同时对于探索北宋时期越窑、龙泉窑、定窑、耀州窑等瓷业技术交流模式与途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过渡与转变,沙埠窑以其独有的匠心画意,勾勒出北宋时期浙江青瓷流变中的重要一笔。
这是“宋韵”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中国新时代考古的成就与魅力。沙埠窑考古成果展让宋韵在新时代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展现宋时风物的独特韵味,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周振鹤: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幅员的伸缩变化(完整版)
行政区划的要素有幅员、边界、形状、地理区域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其中尤以幅员与边界两要素最为重要。究竟每一层级应划分多少政区——亦即设置多少个地方行政单位——方才合适,这是地方行政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礼记·王制》说:“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这是对于政区必需有一定幅员,以及幅员与人口之间数量关系的最早论述。虽然这里的邑还不见得是后世的县,但这句话正和体国经野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25:460000山月迎云归,却是人间天上;一庭愁秋水,金别安宁旧识——续写四川省西昌市大石磅遗址发掘生活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05:520002三星堆遗址发现过程 燕道诚发现玉石器(传教士上报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我国乃至世界考古界的一大幸事,因为它的出现弥补了我国对于古蜀文化了解的空白,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也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美学和历史学等诸多领域的重要空白。那这个沉睡了数千年的遗址是怎么被发现的呢?三星堆遗址发现过程三星堆的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1:03:260000山西农民去百墓坡 看到“红衣女鬼” 考古专家揭开秘密
1973年,山西运城的一位村民在饮酒后决定进入当地的百墓坡,这是一个令人敬而远之的地方,寸草不生,积雪不存。这位村民最初看到墓穴里精美的壁雕时感到惊喜,直到他拐过一个弯,看到一扇朱红色的大门,门后是一个红衣女子,她微笑着,仿佛在与他打招呼。这一幕让村民恐惧不已,他连滚带爬地逃出了墓穴。这位村民之后不断高烧,梦呓连连。村民们前来探望,发现他带回了墓穴中的一些陶俑。大家开始怀疑他进入了百墓坡。我要新鲜事2023-08-11 19:43: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