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冯时

点击上方 蓝字关注我们!



2018年 中山大学
“历史、考古与文明”
研究生暑期学校
专 家简 介


冯
时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考古学报》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古文字学和天文考古学,并广涉商周考古学、天文年代学、先秦史、古代思想史、历史文献学及科技史等。出版学术著作10部,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金文文献集成》(2004)。其发表的《中国早期星象图研究》、《殷卜辞四方风研究》、《史前八角纹与上古天数观》、《古代时空观与五方观念》、《天文考古学与上古宇宙观》、《陶寺圭表及相关问题研究》等关于天文学考古研究的一系列论著,利用考古资料探讨上古天文学与宇宙观,于诸多问题颠覆了以往的旧有认识,为传统的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开启了新的风气。所撰学术专著《中国天文考古学》,以开创性的研究成为该学科领域的奠基之作。所撰学术专著《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为考古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特别是上古宇宙观的探索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所撰《百年来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学术专著以及以《殷历岁首研究》、《西周金文月相与宣王纪年》为代表的一系列商周年代学研究论作,利用甲骨文、金文资料,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商周天文历法的若干重要问题,为重建商周年代和历史奠定了基础。其所撰《中国古文字学概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古文字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释读古文字并考证史料,提出诸多重要见解。
注:以上参考自中国考古网。
(图片来自网络)
后台回复 "2018",
获取 2018年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最新消息!
(本号编辑:散步君)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国宝级别的文物司母戊鼎 是如何被发现的(国宝文物)
司母戊鼎是在民间发现被学者认出并保护。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珍贵的文物被发现,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司母戊鼎。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国宝级文物,也是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其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无可估量。司母戊鼎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发现文物我要新鲜事2024-01-05 19:53:270005凌家滩遗址探秘,5300年前发达的玉器文明,是良渚的“叔父辈”
在史前遗址中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均以发达玉器文化闻名,有“南良渚,北红山”之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个遗址,与良渚、红山有莫大的关联,发达的玉器文明为同时代之巅峰——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含山县长岗乡凌家滩村。这三个文化可并称为“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凌家滩玉器凌家滩遗址航拍我要新鲜事2023-09-09 20:38:210001永乐保健流落到海外 成为国外博物馆藏品(中国文物)
明朝时期的永乐宝剑因为近代战争而流落到海外。600年前明朝永乐大帝的御用宝剑永乐剑如今流失海外,成为英国皇家军械博物馆的镇馆至宝.前几年,一位中国收藏家想以十亿元高价买回这把宝剑,但直接被英国博物馆拒绝。永乐剑是当年朱棣赐给西藏活佛的礼物,命令工匠专门打造的一把品级极高的剑,整个剑身长约90公分,总重1.3公斤。宝剑精美我要新鲜事2023-10-24 19:04:470000农、畜原初驯化相分不相合(“蓝色革命”之二)
【说明】本文为郭静云、郭立新所著《“蓝色革命”:新石器生活方式的发生机制及指标问题(东亚视角)》(原刊于《中国农史》2019年第4-5期),因全文内容较长,现分节摘发。二、农、畜原初驯化相分不相合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49:410000火盗龙:法国小型食肉恐龙(长2.5米/距今6500万年前)
说到恐龙,大家都会想到霸王龙、沧龙等大型食肉恐龙,其实在食肉恐龙界,存在最多的小型食肉恐龙,比如今天要介绍的火盗龙,它体长只有2.5米,长的跟现代的鸟相似,而且长有羽毛,不过它拥有无比锐利的牙齿与爪子,比鸟可凶多了,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认识看看。火盗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7:55: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