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古老的碑刻传拓术
古人的书法作品,主要是写在丝帛、竹木简、纸上或镌刻在甲骨、金石上,以此传播。金石刻辞作为传布文字的重要载体,在印刷术、照相术发明之前,如何使它们化身千百,传之以用呢?传拓这种古老的复制技术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传拓的工具

打刷,又叫"砸刷",是上纸时使用的工具之一。拓碑石、墓志时用的打刷,形制如放大了的牙刷,要选用上等猪鬃栽制而成。

棕刷也称为"平刷",是用来上纸的工具之一。棕刷应选用细匀的边棕扎制,因边棕比一般的棕质地更为柔挺和耐用。如能用选棕(是从边棕中精选出的棕丝)制成棕刷,则更为理想。

扑子又名"拓包",是上墨的主要工具。扑子的大小是根据所要拓的对象来确定。拓碑石、画像砖石等大件器物时,就要用大的扑子。大扑子的做法是选一尺见方的棉布一块(切忌用混纺或尼龙材料),将布摊平,再将毡子裁剪成拓包成型大小的形状,另取一块比棉布略小点的塑料布(或油纸),把备好的棉花分层絮在塑料布上,把塑料布提起,作成拓包状,再将其放在棉布毡子上。然后提起布的四角集成一体,拿线绳用力捆扎、系紧。柄不宜留得太长,以手能握住为准。扎好后,可在桌子上或平面的木板上边拍边转动,使扑子松紧适宜。小扑子可用细薄而又结实的绸子包以干净棉花,用线绳捆扎即成。


拓纸,传拓用纸要根据所拓对象的不同选薄厚不同的宣纸。拓碑石等大的器物要使用稍厚而坚韧的宣纸,拓小器物要用薄的宣纸。湿纸是拓碑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把纸展开,将纸的左下角提起对准纸的左上角,相错1.5厘米对折,连续对折三次成一长条,再左右对折成方形或长方形,以此类推,叠出所需的纸来。湿纸时,需夹起拓纸,先由一侧放入开水盆中,使水浸入,再换另一端,直至四周浸水,以纸的中心湿润为好。然后把毛巾铺平,先将已经叠好的一张干纸放在毛巾中间,再把浸湿好的湿纸放到干纸上,以此类推,交错对压,再把毛巾两端提起包好,双手轻压四周,使干湿均匀,毛巾外可用塑料布(或油纸)包好备用。
墨板是拓碑时上墨用的工具,形状类似长方形的乒乓球拍,也可以用拓包代之。拓碑时,准备两个拓包,一个为墨包,一个为打包,用打包打墨包上墨,边拓边上墨,极具节奏感与观赏性。
白芨是一种多年生长的草本植物,是传拓甲骨、青铜器、印石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把白芨泡在温水里,可以使水有黏性且无色透明。白芨水的浓淡要根据所拓物件来定,易损、易裂器物不易过浓。
二、碑帖的传拓方法

首先需清除碑石拓面的灰尘与油污,保持文字与纹饰的完整与清晰。若字口或纹饰里有锈迹脏物,要用竹扦剔除,切勿用刀,以防损伤石面。
上纸。上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湿纸,一种是干纸,此处介绍湿纸上碑的方法。上石前,需要用排笔蘸白芨水将石面先刷一遍,以增强拓纸与石面的黏合力。之后把折好的湿纸打开,为防止纸破裂,不可一次将纸全部打开,尤其在室外工作更应谨慎。左手提住拓纸左上角,右手拇指与食指握棕刷,中指与食指夹住拓纸右上角,让左手拇指紧贴碑石左上角拓面,使纸角与碑石先行贴牢,用右手中的棕刷向外刷去。之后由上而下,边贴边刷,纸就覆于碑石上了。最后还需用打刷由上而下敲打一遍,再用橡胶锤子垫上毡子敲打一遍,动作要快而有力,使拓纸与碑石成为一体。

上墨。传拓前,先用毛笔将墨汁涂在墨板上,之后用拓包蘸匀墨板上的墨,拓包与墨板相互对拍,使墨均匀进入拓包内。上墨需先掌握纸的干湿程度,待纸在欲干未干之时,用淡墨轻轻捶拓一遍,使文字或纹饰显出,待纸要干时再捶拓二到三遍。传拓时,要循序渐进,层层加深,最后一遍可用浓墨扑拓兼擦拓,即显出墨光晶莹之状。在室外上墨要快,并保持上墨的匀净,否则拓纸一旦翘起就无法再拓了。传拓的走向一般应从左至右、从上往下。传拓时必须保持字体的精神,拓包太松或是不等纸干急于上墨、上墨后不等墨干又接连上墨,都会使字或纹饰失去原形。拓阳文或凸出部位时,拓包宜紧,并要直上直下地去拓。拓至器物边缘时,不能歪斜多拓,否则会导致字肥体宽而失真。
墨,现在一般多采用市面所售的墨汁,由于墨汁胶性大,使用时要经常用清水喷洒扑子,不然,拓包吸墨过多、时间过久,出墨容易不匀。拓包若吸墨过多时,可另备一些纸,把墨在纸上完全拍出,再行使用。拓包暂时不用时,可将拓包面朝下与墨板合起来,保持扑面潮湿。若长时间不使用,就需要先用水喷酒包面,然后在墨板上轻拍,直到拓包变软后,方可使用。拓包四周如果有积墨,要及时调整手法,让积墨逐渐拍出。出现积墨,往往是因为吸进去的墨没能一次用完而又接着吸墨的缘故。拓包吸墨过多,会使拓包面愈来愈小,若继续使用,拓包表面就会显出圈状(所谓露扑子),这是传拓中最忌讳的。

揭取与保存。拓片上完最后一道墨,待其干后,双手提住拓纸下端的两个角,从下往上顺势揭下。有时拓纸可能被粘住,一时不易揭下。遇到这类情况,可用嘴紧靠粘连处,用力哈气,拓纸遇潮,便可揭下,切不要强揭,否则将会前功尽弃。
本文节选自《书法教育》(研究版)2020年第肆期之《碑帖拓本及其装潢与保护》
建筑考古的重要地下遗存——安徽省长丰县埠里宋代家族墓地
(海报设计:袁熙雯)▲安徽省长丰县埠里宋代家族墓地视频资料发掘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张义中#十大考古#▲墓地总平面图航拍(镜头微向北俯拍)▲宋代墓葬集中区域航拍(201909)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7:55:420001汪海岚:大明王朝的货币春秋
表面看来,明朝以“大明通行宝钞”和方孔铜币作为官方流通货币,然而历史实情却更为复杂。虽然明朝自洪武建元(公元1368年)铸造铜钱,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发行纸币,基准货币却是白银。由于国家没有真正地使用白银铸币,所有通过白银进行的交易,都是以银锭的形式称重进行。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7:06:560000千年前的青铜酒器 成为美国国宝文物(青铜文物)
我国周朝时期的一尊青铜酒器流落海外放在美国博物馆。当年被八国联军抢走的一件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鸟尊,如今成为了美国佛利尔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青铜鸟尊其实为一个酒器,它通高26.5厘米,宽13.5厘米,整个青铜器所泛出的金属质感,不禁让人怀疑这是一件穿越回古代的现代机械鸟。因为这个青铜鸟在各方面来看确实很像是一个现代的机械产物。鸟尊酒器我要新鲜事2023-12-02 11:57: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