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伙汉朝盗墓者盗楚国贵族墓,挖出房间大的盗洞,只图一种随葬品
楚墓上发现的古代盗洞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都说古代盗墓者厉害,到底有多厉害?湖南境内一座楚墓上发现的盗洞显示,确实不一般。
这座楚墓在湘西北临澧县境内,具体位于时九里公社(九里乡)荷花大队九队、十队与官停公社青年大队十一队交界处,是湖南省考古发掘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楚墓。

发掘这座墓,既不是因为被盗,也不是生产建设需要,而是为了配合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
这次年会在武汉召开,主题是研究楚文化的有关问题。湖南省博物馆希望在年会上提供一些新的考古发掘资料,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于1980年6月至10月,对考古编号为“80临九M1”的大墓进行了发掘。
大墓所在是丘陵地带,整个丘陵约长20公里、宽15公里。经前期考古勘探,这一地段内有分布密集的楚墓群,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楚墓群。

1980年代,有高大封土堆的墓葬尚有30多座,被平整或封土堆不很明显的中小型楚墓有100多座。被发掘的一号墓,原来应该有高大的封土堆,后因农业开垦和雨水冲刷,至发掘时封土堆已比较低矮,存高约5.2米。
挖开后发现,墓坑规模宏大,显示墓主不是一般的楚国贵族,后来考古报告认为是楚国派到江南的一个世袭封君。
从封土顶至墓底,深近20米,带有19米长的斜坡墓道。
墓口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2.8米,总面积为1131.6平方米。从墓口到墓室,有多达11层台阶,这是造墓掘坑时形成,可见此墓营造工程之大。

墓室尚存东西长13.7米、南北宽10米,中间放置葬具。
墓室密封手段是传统的楚人方式。在空隙间,填塞白膏泥,泥质细腻,防渗水性能极佳。椁底部下有一层15-20厘米厚的白膏泥;椁顶上铺有一层40厘米厚的混合青膏泥。
封土是原墓坑掘出的地,捣碎后再回填于墓坑。
这样的大墓,正常情况下应该保存很好的。
遗憾的是,在发掘封土时发现了一个圆形的巨大盗洞,也就是说,大墓被盗了——再一次验证了“十墓九盗”的老话。

这个盗洞,是古代盗墓者挖的。
盗洞开挖位置,选在封土堆顶部,直达木椁。盗洞上大下小,上口部直径在4-5米,这么大的开口,比一般的房间还大。往下逐渐收口,到底部时,直径减到1米左右。
这么大的盗洞,绝不是一个两个盗墓者可以挖的,是公开的有组织的发掘,其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直捣黄龙。如果是一般盗墓行为,是不可能挖这么大盗洞的,挖仅容一人上下盗洞即可。
这伙盗墓者非常有经验,显得专业,似乎对地下墓室情况也很了解。

在距离椁顶3米多处的位置,盗墓者分别向西、向南两个方向开挖洞穴,直接进入最核心的棺室和南、西两个边箱。
在将棺室和南、西两个边箱要想的随葬盗出后,又将东边箱、东边棺室和北边箱、南边箱和东边箱之间的隔板凿穿,搜找随葬品。考古人员在盗洞内的淤泥中,发现了当时凿挖盗洞地落下的腐朽木屑,及残损漆木器和破碎铜片等物。
从现场痕迹来判断,盗墓者盗墓时比较从容,不慌不忙。

在东边箱,发现一把保存完好的木锸,此物件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
锸即臿,是古代农人使用的一种挖土工具,相当于后世锹的功能。这是商代才出现的一种农具,当时是青铜锸,到进入铁器时代的战国时期,改用铁锸。
目前发现最早的锸是商代的青铜锸,锸头呈“凹”字形。春秋时期锸的样式已较多样,有平刃、弧刃、尖刃等。铁锸到秦汉时已十分普及,成为当时最主要挖土工具,兴修水利,取土挖河时离不了锸,故有“举臿为云,决渠为雨”一说。

自然,木锸也被用于当时的盗墓活动中。
临澧楚墓中发现的木锸,会不会是陵葬器?不会,它与随葬品的风格明显不一样,推测是盗墓者落下的工具。
这伙古代盗墓者是哪朝人?这件盗墓工具泄密了他们的身份——应该是汉墓盗墓者。
何以如此认定?
在墓葬考古中发现锸,这并不是第一例,如在广州南越王墓中、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都出土了铁锸。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铁锸是从封土中出土的,是当年筑墓工人丢下的。


临澧楚墓中发现的木锸外观,与马王堆出土木锸很相似,故推测可能是汉朝盗墓者所遗漏。
随后发掘中发现的现象,似乎侧证了这一推测。
据考古报告,临澧楚墓内椁是外、中、内三层套棺,出土时三层套棺已被盗墓者掀开,棺内仅玉壁、铜攀钉、铜饼形器物等仍物内。整个墓中,出土了漆器木器、铜器、铁器、玉器、陶器、琉璃器、竹简等劫后遗物300余件,但大型的铜器、铁器不见一件。

所出土的铜器,都是些小型器物,如铜匕、铜刀等,另外还有器物上的铜构件。墓主下葬时,还随葬了编钟,但仅发现了编钟的架子,编钟没了。
推测不是墓主没有随葬大型青铜器,而是被盗墓者盗走了——盗墓者挖掘这座墓,就是冲着青铜器来的,而对漆木器、陶器没有什么什么兴趣。尚未发掘的临澧楚墓,如果被当时盗墓者盗了,也应该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会这样?

西汉时,曾一度允许民间铸铜钱,此后虽然禁铸,但私铸铜钱之风不绝。而铸造生活用器、兵器等,很多地方也都需要铜,可铜料有限啊,于是民间想到了前人墓中随葬铜器,由此引发盗墓之风。
临澧楚墓大型铜器被盗,就应该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盗取墓中铜器之现象,历代屡见不鲜,民间甚至官府都曾出现过,如后赵太祖石季龙便曾这么干过。

当年,石季龙指挥人盗挖春秋名人赵简子墓未遂,随后盗掘秦始皇的陵墓,盗出铜柱铸造器物,《晋书·石季龙载记》所记载,“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就是这么回事。
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古代盗墓者的这种“偏好”,才留下了大量的随葬品。如果是现代盗墓者,恐怕连一根毛都不会留下。

中型甲龙:装甲龙 带有成片尖刺(脑袋完全被骨甲包裹)
装甲龙是一种多刺甲龙亚科恐龙,诞生于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巴列姆阶时期,最大的外形特点就是脑部几乎被板甲整体包裹,并且背部还长有五角形的突起鳞甲,并且在肩膀和臀部、尾巴等位置都长有尖刺。它的第一批化石是在美国的南达科他州发掘的。装甲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1:21:580000河南出现王级大墓墓葬的主人可能是谁?(徐阳大墓)
河南徐阳村发现的可能是戎王的墓穴。今年秋天的秋收时候,有一个来自于河南的农民突然挖掘到了一块硬硬的东西,当他扒开之后才发现这可能是一个墓穴。随后专家团队到来,经过了大概一个半月的研究,发现这可能是一个已经很久都没有发现过的王级大墓了,这个墓葬的主人身份可能也并不一般。陪葬品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3:11:240000雷东达龙:大型肉食爬行类(长12米/酷似鳄鱼)
雷东达龙是一种主龙类下的植龙科爬行动物,诞生于三叠纪末期,属于大型史前爬行生物,成年后的体长普遍可以达到10-12米,其中脑袋就占到了1.5米长,属于植龙类生物中衍化程度最高的物种,第一批化石发现于美国的新墨西哥州。雷东达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6:42:390003湖北挖出秦朝墓穴 棺材里有一封信(秦朝墓穴)
秦朝一个墓穴里挖掘出的书简,揭露了秦朝时期的律法。很多人对于考古工作并没有那么高的兴趣,但是也有很多人对于考古学非常的热衷,这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考古学真正的魅力,其实考古学最大的魅力就是人们能够跨越百年,千年的时间,可以用那个时代的产物留下来和古代人进行对话,尤其是一些带有文字性的文物。绝对是考古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秦朝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8-30 21:33:280000古代住旅馆讲究不少,一般不接待单人驴友,那如果没有身份证明,又没担保人怎么开房?
古人外出住旅馆的规矩本文作者倪方六现在正是暑假,是家长带着孩子旅游的高峰期。但外出好玩,想找到既便宜,又舒适的旅馆并不容易。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住宿方便吗?服务好不好?有什么规定?(现代酒店前台,旁边有欧文提示)旅馆,在中国出现时间很早,一般认为,在上古商周时期已出现,逆旅、旅次、旅舍、旅店,接待的对象不太一样,都指的是旅馆,和现在的酒店、宾馆、招待所是一个功能。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36: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