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最早的人类埋葬行为

最早在非洲出现的现代人类行为(modern humanbehaviors) 包括相关技术、社会组织、象征性行为、土地和资源利用等。目前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关注和争论集中在现代人行为在非洲出现的时间和区域,尤其在大约32-3万年前的石器时代中期(Middle Stone Age),也是解剖学上的现代人在非洲出现的时间段。而古人类对死亡同类尸体的不同处理方式,作为一种更为复杂的人类象征性行为能力(symbolic capabilities) 也通常被置于现代人行为广义框架范围内来研究。人类对同类死者的尸体有多种处理方式,包括肢解、剔除软组织、埋葬等。其中对死者尸体有意识埋葬(intentional burial)是一种复杂的象征性行为 (symbolism)。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有意识的埋葬行为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古人类出现的时间存在争议。
2021年5月7日出版的《Nature》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一篇题为 “非洲最早的人类埋葬行为(Earliest known human burial inAfrica)”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在肯尼亚东部海岸一处7.8万年前的石器时代中期地点发现的人类埋葬行为证据。参加这项研究的包括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36位学者,其中包括西班牙国家人类演化研究中心的MaríaMartinón-Torres、法国波尔多大学的Francesco d’Errico、德国马普学会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的Michael Petraglia等。María Martinón-Torres为文章第一作者。
2013年,研究人员在位于肯尼亚东部海岸一处名为Panga yaSaidi (PYS) 的洞穴发现一具大约3岁儿童近乎完整的骨架遗骸。研究人员将这件标本命名为 ‘Mtoto’ (当地Swahili语言孩子的意思)。
对遗骸埋葬地点的分析显示,死者被仔细安放在一个已经挖掘好的坑内,然后用洞穴地表的堆积物覆盖。对遗骸骨骼微观特征以及遗骸周围地层堆积物元素组成分析显示,死者尸体是在新鲜状态下埋葬,在坟墓中自然腐败。遗址保存的骨骼显示该幼童被置于右侧身位置,腿呈卷曲状态朝向胸部。保存的处于连接状态的骨关节部位提示尸体下葬后被迅速掩埋。

图 1. Mtoto 遗骸骨架保存情况以及埋葬姿势。左侧:骨架中保存的骨骼部分(绿色);右侧:虚拟复原的骨架在地层中的状态(本图引自María Martinón-Torres, et al. 2021. Nature, 593:95-100)
在埋葬遗骸的坑以及周边及上方的考古层位(archaeological layers)发现石器时代中期风格的石器,证实这是一处石器时代中期埋葬遗迹。作者采用光释光方法对遗存考古层位的年代测定获得距今78,300 ± 4,100年前的数据,进而证实在7.8万年前东非地区人类具有有意识埋葬行为的能力。
此前的考古记录和化石发现表明,人类对尸体处理(包括埋葬行为)具有很长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地域分布,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约80万年前的先驱人;迄今已经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多个古人类化石地点发现人类处理尸体行为的证据。目前的证据显示具有这种行为的古人类都是人属(Homo) 内的成员,包括先驱人、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纳莱迪人(Homo naledi)以及智人。以往在非洲发现的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埋葬行为证据很少,主要包括7.4万年前的南非Border Cave 地点以及年代存在争议的南非纳莱迪人地点。此外,在60万年前的Bodo人和16万年前的Herto人头骨表面发现可能的剔肉(defleshing) 痕迹。而在东非地区,尚未发现过人类埋葬行为的证据。因此,这次在肯尼亚PYS洞穴地点发现的幼儿遗骸是非洲地区最早的人类埋葬行为。这一发现对于深入理解当时的人类社会组织、象征性行为、以及土地、资源和技术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图 2.发现有处理过死者尸体的古人类化石地点(本图引自Louise Humphrey. 2021. Nature, 593:39-40)
关于东亚大陆更新世人类埋葬行为的研究或报道非常少,主要包括以往研究提出大约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可能已经具有埋葬行为。而迄今还没有学者对东亚大陆古人类对尸体处理以及埋葬行为做过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因此可以说目前对埋葬行为什么时间在东亚大陆出现以及具体的埋葬方式还不清楚。国内考古界对新石器时代以来不同时期和区域墓葬葬式有过大量报道和研究,也对相关埋葬方式代表的文化及人群交流做过探讨。但总体上看,中国古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考古学界对更新世古人类以及近一万年以来古代人群对尸体处理以及埋葬这种人类行为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未来这一方面的更多发现和研究无疑将提升对东亚大陆现代人起源与扩散以及现代人群形成与分化过程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María Martinón-Torres, Francescod’Errico, Elena Santos, et al. Earliest known human burial in Africa. Nature, 2021, 593:95-100.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457-8
2. Louise Humphrey. Burial of a childduring the Middle Stone Age in Africa. Nature, 2021, 593:39-40.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805-6
村民捡到50斤黄金 专家上门 劝说:这是文物 上交奖励200元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铜币和银币是最为普遍的货币形式,而金币则使用较少。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就开始制造金币,当时的金币以马蹄形和饼形为主。不过,后来黄金在制造金币时的应用逐渐减少,铜币和银币取而代之成为主流货币。我要新鲜事2023-07-11 21:08:030000暴雨后地面发现国宝 专家看到后笑了 估计价值超150000000元
近日,在广东一场暴雨之后,地面上出现了一些神秘的东西,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当地的村民们迅速报警,考古专家随即赶到现场进行勘察。经过一番发掘,专家们发现这是一处宋代沉船的残骸。这艘沉船长约22米,宽约5米,内部存放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包括青花瓷、玉器、金器等。我要新鲜事2023-07-06 17:43:030001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再论
2022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确立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对于推动中国文化遗产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的“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是做好文物工作的首要任务、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是基于新发展理念对文物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通过文化遗产内涵与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文物工作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0001讲座:韩国河:两汉帝陵的比较研究
本文为由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的四川大学“创新2035”先导计划·汉唐考古名家讲座第一季第四讲的讲座纪要,现摘录于下,分享给大家!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52:3600012022年游学:南阳黄山遗址
#我想对你说#今年7月份有幸被领导派去南阳去参加一个关于黄山遗址的学术研讨会。要知道黄山遗址可是今年年初毫无悬念地拿下社科院的“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和国家局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两项重量级殊荣。主持南阳黄山遗址的马俊才老师更是老家出来的第一个北大高材生,也是考古学界绝无仅有的五次获全国十大发现的传奇人物。所以,一听说有这好事,我也赶紧跟工地领队大人请假,赶紧准备出发。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46: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