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日课||No.4
论语(钱穆新解)
学而篇第一
(六)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谨而信:谨,谨慎。信,信实。弟子敦行,存心当如此。
泛爱众:泛,广泛义。如物泛水上,无所系著。于众皆当泛爱,但当特亲其众中之仁者。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亦称文章,即以读书为学也。有余力始学文,乃谓以孝弟谨信爱众亲仁为本,以余力学文也。
本章言弟子为学,当重德行。若一意于书籍文字,则有文灭其质之弊。但专重德行,不学于文求多闻博识,则心胸不开,志趣不高,仅一乡里自好之士,无以达深大之境。
白话试译
先生说:“弟子在家则讲孝道,出门则尽弟职,言行当谨慎信实,对人当泛爱,而亲其有仁德者。如此修行有余力,再向书本文字上用心。”
(七)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卜商字子夏,亦孔子晚年弟子。
贤贤易色:下贤字指贤人有才德者。上贤字作动词用,尊敬义。易字有两读:一读改易,谓以尊贤心改好色心。一读平易,谓尊贤心平于好色心。今从前读。或说此四字专指夫妇一伦言,谓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而略其色貌。
致其身:致,送达义。致其身,如致命致廩饩,谓纳身于职守。事父母能竭其力为孝,事君能致其身为忠。四句分言夫妇、父子、君臣、朋友四伦。
虽曰未学:其人或自谦未学,我必谓之既学矣。
上章孔子言学,先德行,次及文,故《论语》编者次以子夏此章。或谓此章语气轻重太过,其弊将至于废学。然孔门论学,本以成德为重,后人分德行与学问而二之,则失此二章之义矣。
白话试译
子夏说:“一个人能好人之贤德胜过其好色之心,奉事父母能尽力,事君上能奉身尽职,交朋友能有信,这样的人,纵使他自谦说未经学问,我必说他已有学问了。”
(八)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不重则不威:重,厚重。威,威严。人不厚重,则失威严,不为人敬。
学则不固:此句有两解。一,固者坚固义,人不厚重,则所学不能固守勿失,承上文言。一,固者固陋义,人能向学,斯不固陋,四字自成一句。
今按本章五句分指五事,似当从后解。若依前解,当云学而不固,或虽学不固,始是。
主忠信:此亦有两解。一,行事以忠信为主。一,主,亲义。如人作客,以其所投遇之家为主。与下文友字对照,谓当亲忠信之人。今按:当从前解。后解乃偶然事,分量与其他四事不相称。
无友不如己者:无,通毋,禁止辞。与不如己者为友,无益有损。或说:人若各求胜己者为友,则胜于我者亦将不与我为友,是不然。师友皆所以辅仁进德,故择友如择师,必择其胜我者。能具此心,自知见贤思齐,择善固执,虚己向学,谦恭自守,贤者亦必乐与我友矣。或说:此如字,当作似字解。胜己者上于己,不如己者下于己,如己者似己,与己相齐。窃谓此章决非教人计量所友之高下优劣,而定择交之条件。孔子之教,多直指人心。苟我心常能见人之胜己而友之,既易得友,又能获友道之益。人有喜与不如己者为友之心,此则大可戒。说《论语》者多异解,学者当自知审择,从异解中善求胜义,则见识自可日进。
过则勿惮改:惮,畏难义。过则当勇改,不可畏难苟安。
白话试译
先生说:“一个君子,不厚重,便不威严。能向学,可不固陋。行事当以忠信为主。莫和不如己的人交友。有了过失,不要怕改。”
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再醒惊天下——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报设计:崔晓雪)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发掘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雷雨内容简介★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郊,地处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流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祭祀区考古发掘是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的实施内容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45:540000浅谈考古报告英语摘要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案
近年来,为了更广泛地传播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和成果,越来越多的考古发掘报告都会附有英语摘要,或详尽或精炼,但可能由于多种原因,这些英语摘要都很容易在局部落入一些不易被察觉的小误区,导致摘要不尽完善。下面列举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浅析,以资业内交流,尚祈方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一、标点符号问题(1)逗号、双引号、分号、冒号、括号、省略号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7:26:100000陕西沙渠村发现墓葬考古家根据遗骨姿势判断出墓主身份
陕西沙渠村古墓被发掘后,考古学家凭遗骨姿势判断出墓主身份,不同朝代墓葬的设计和结构也各不相同。1.古代墓葬的设计和结构我要新鲜事2023-07-03 22:20:440000考古挖出早甲骨文1000年的文字 本该重新历史 西方:绝对不可能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岁月中,有许多文明被掩埋,但随着考古的发展,这些文化又得以重见天日。中国考古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土了多个古代遗址,给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提供了证据。但是,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说法,国外学者并不认同。他们认为,甲骨文为中国最早的文字,而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说法,没有任何依据。我要新鲜事2023-07-27 20:36:3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