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古与文明”暑期学校开幕式暨第一场讲座整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19年中山大学
“历史、考古与文明”
研究生暑期学校
编者按:本文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
“历史、考古与文明”暑期学校开课啦!
7月16日上午,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主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和中山大学华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教学中心协办的“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正式拉开序幕。
开幕式

负责人桑佳旻主持

吕静教授致辞

学员代表张梓梁发言

郭立新教授致辞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重拾漆彩荣光
——中国古代漆器世界
主讲人:吕静 教授(复旦大学)
开幕式后,我们迎来了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吕静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场讲座,讲座主题为“重拾漆彩荣光——中国古代漆器世界”。

讲座开始,吕静教授从“我们对漆器有多少认识”入手,追忆逐渐淡出记忆的漆器,引出漆液制作的首创者:中国。
讲座主要分为五部分:
一、漆树、漆液与割漆的介绍
漆树是一种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中部地区,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湖北等地区。成熟后的漆树能分泌出液体,其主要成分为漆酚、漆酶、胶质、水分,这便是——漆液。通常5年~8年漆树可以割漆,温度达到30度,湿度75%-80%是生漆成漆膜的条件。
二、世俗万象、流光溢彩——战国秦汉漆器
中华漆器发展的三个高峰时期奠定了世界漆器中独一无二的至高地位。第一个高峰:战国秦汉时期(公元前5世纪~3世纪)。从出土实物可窥探,漆器种类之繁、数量之巨、功能之广、心思之巧、工艺之精、使用之密。在青铜时代终结、制瓷烧窑尚未大规模开启的千年岁月中,战国秦汉漆器登上历史舞台,开创了叠彩流光之漆器时代。
三、富丽堂皇、惊艳华贵——唐代漆器
中华漆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唐朝(7世纪~9世纪)。唐代出土漆器相较战国较少,但在海外传世漆器数量较多。吕静教授主要介绍了嵌螺钿漆器、金银平脱漆器、夹纻造像。
四、纯雅精致、美仑美焕——宋元明漆器
中华漆器发展的第三个高峰:宋元明(10世纪~17世纪)。作为古代中华漆艺的最后荣光,在这一时期,生漆精致技术得到了关键性突破,融髹涂、绘画、雕刻、金工、镶嵌于一体。文人情趣介入,使得漆器走向纯雅精致风格。吕静教授着重介绍了单色漆、雕漆、嵌螺钿、戗金、填漆。
五、极简漆工艺介绍
漆器制作工艺繁琐,材料分胎料、油料、腻子料、调和料、颜料,制作主要分为制胎与髹漆,装饰漆艺有描画、刻漆、镶嵌。其中镶嵌又分为螺钿、金银、金银平脱、宝石、蛋壳。
漆器是中国史前最早的一项发明创造,同时也是中华对世界物质文明的卓著贡献。由中国本土向周边传播形成的漆器文化圈,成为东方文明的一大特色。从现在开始,认识中华漆器,重拾昔日辉煌和荣光,让我们重返漆器大国的世界!

晚上讨论课吕静老师与第2组学员交流中

讨论课上吕静老师与第4组学员交流中
整理人:吴凡(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
编辑、配图:刘亚楠
【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妇好墓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2:42:490005青铜器上现中国最早的“龙”字,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子龙”鼎身世之谜和真伪之争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说了“中华第一龙鼎”子龙鼎被发现的故事,未说完,这篇文章继续说。图:国博镇馆之宝“子龙鼎”这只子龙鼎仅从外观看就了不起:造型雄伟,体积庞大,再加器厚立耳,微外撇,外侧饰两周凹弦纹,折沿宽缘,腹部横向宽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02:230000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
01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武汉大学郧阳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02项目负责人陆成秋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04:580000何兆武:明末清初西学之再评价
一西学传入中国的历史应该以明末清初为其嚆矢。这场传播的媒介者是天主教(旧教)的传教士,全部来自西欧大陆。其后经历了“礼仪之争”而有一个较长的间断期,直到19世纪中叶,西学才二度传入中国。这第二度西学东来的媒介者主要是新教传教士,绝大多数来自英美两国,故其背景与上一次颇有不同。本文对第一次明末清初传来的西学尝试作一个历史的评价,至于第二度的西学东来则不属本文范围,拟俟诸异日再作评论。0000刻下诅咒的墓铭:隋唐王朝背后的故事,温情与迷信的交织!
在陕西西安梁家庄的一个工地上,施工队挖出了一块巨石,拦住了他们的脚步。大家走近一看,发现半截棺材露在了土中。为了防止夜长梦多,负责人马上拨打了考古队的电话。一小时后,专家组赶到现场,对墓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我要新鲜事2023-04-11 21:47:5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