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整理|郭静云:什么是历史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19年中山大学
“历史、考古与文明”
研究生暑期学校
讲座整理
编者按:本文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
什么是历史
主讲人:郭静云教授(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
整理人:王立国(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7月20日下午,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郭静云老师给学员们做了题为“什么是历史”的讲座。郭老师以融汇中西的视角,从主题、目标、方法三方面对“如何如何进行历史考证给大家作了深刻、生动的讲解,并以侦探破案为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类比,展现了她对于历史研究独到的见解。

郭静云老师首先引用了100多年前法国历史学家布罗关于“历史是人在时间中”的观点,她认为做历史研究“不能从结果看源头”,历史的周期无法预料,做历史研究时应有这种意识。接着郭老师讨论了中国历史研究的主题要素:人、时、地,然后从古文字学的角度考察其在中国古代社会异于后代的观念。她认为在中国历史上,人、天、地是三才,一切的中心在于人,所以对历史的解读要回归到当时的人,从人的经验出发去理解历史。

在研究方法上,郭静云老师提出,一是要放弃大一统的中国文化,除了中原王朝外还有多个主题;二是不要做任何的预设,而是用“白纸法”去研究问题,即看资料从摆脱一切预设开始。她认为有时候有一条材料并不能说一句话,而是需要一个具体的背景,才能看到一些规律。在史料归类上,静云老师强调一定要寻找一个母题,即哪一部分是突出强调的、不变的,同时需要考虑表面和内在意义的结合。
此外,郭静云老师指出在做历史研究时要注重多种材料和学科方法的互补对照,我们所熟知的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重点是用地下出土文献资料补充、修正传世文献资料,而非“补证”史书上的内容。关于史料可靠性的先手顺序,静云老师认为,一为考古资料、二为自然环境、三为出土文献、四为传世文献。同时,静云老师强调在考古研究中,发掘出土的考古材料是我们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在阅读这些出土材料时,我们要有问题意识,另一方面由于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的考古学遗址未必拥有相同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相关考古现象。
最后,在处理如何将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结合来研究具体的历史问题上,郭静云老师认为,了解了文献,并不代表了解了文献所写的历史,文献与史料在有概念上有所区分。唯有坚持白纸法,以考古资料为基础,以“合理性”为唯一权威才能更好的解读历史。

编辑、配图:刘亚楠
摄影:李伯璋
终审:桑佳旻
农民在地里挖到黄金怪兽 来自两千年前(西汉文物)
老农在地里挖到的黄金怪兽上交给国家。1982年,江苏省盱眙县南姚庄的村民万以全在挖臭水沟时无意间挖到,随后在金瘦的周围,万以全还挖到了一个铜壶,铜壶的里面装着很多的马匹金、金饼和金块。此时,万以全意识到自己挖到了宝贝,就在他拿着经器回家的时候,万以全挖到宝贝的消息就在村子里传开了。第二天,很多文物贩子也闻讯赶来,想要高价收买,但都被万以全一晚年谢绝。黄金怪兽我要新鲜事2023-11-12 20:28:480000甘肃出土国宝级文物 却被当成了废物(被遗弃的国宝)
我要新鲜事2023-07-03 21:44:080001西安出土的一个唐代古墓 居然与波斯人的婚俗有关系
唐朝的辉煌国力众所周知,周边众多地区都向大唐纳贡,其中包括波斯。对于中波关系的深化,在1955年,一座唐代墓穴的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揭示了当时的文化底蕴。这座唐代古墓位于我国西安的一个小县城,除了古代汉字外,墓碑上还刻有波斯文。专家对这些波斯文字进行研究后,揭示了古波斯人的独特婚俗。墓碑上的内容讲述了一位唐朝将领和他的妻子的故事,他们俩都是波斯人,当时的李世民还封赐了他们官职。我要新鲜事2023-08-21 19:32:180000喜迎二十大 | 守护好民族的根与魂——新时代文物古迹保护利用扎实有效推进
十年奋进,只争朝夕。十年间,我国文物资源实现“量”与“质”双提升,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管理成效明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日益提升,文物保护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不断深化,石窟寺资源家底摸清、保护研究力度持续加大,多措并举让更多文物活起来。资源数据取得重要成果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8:37:3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