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与礼制研究——读杨华先生《古礼新研》与《古礼再研》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认识杨华先生时,他正在写作博士毕业论文。礼制问题当年在学术界还是一个相当冷僻的领域,然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揭示中国文明的内在结构和核心价值,根本不可能绕开它,尤其是考古发掘和研究。
相对于其他领域,专门从事礼制研究的学者仍然人数很少,原因很简单,难度太大。历代经学家、礼学家为之皓首穷经,清代学者更是集其大成,留给后来人的学术空间非常狭窄。要超越传统经学,无非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新方法,二是新材料。随着考古发掘的广泛开展,尤其铜器铭文和简帛材料的出土与研究,为礼制研究带来了生机。对礼制研究者来说,可谓躬逢其盛。

《古礼新研》
作者:杨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2年3月
定价:58元

《古礼再研》
作者:杨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4月
定价:128元
杨华先生就是利用简帛材料研究礼制问题的代表性学者。他先后出版了《先秦礼乐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新出简帛与礼制研究》(台湾古籍出版公司,2007年)、《古礼新研》(商务印书馆,2012年,以下简称《新研》)、《古礼再研》(商务印书馆,2021年,以下简称《再研》)。除了与其他学者合著的几种《中国文化史》著作之外,其他著作都送给了我。
有一位学术前辈曾经直白地对我说,考古发掘人员对自己的发掘所见,非常缺乏礼制方面的认识。我自己参加过一些考古发掘,深深感觉到这一点。拜读《新研》和《再研》时,会时常联想到自己参加过的一些考古发掘,加深自己事后对这些考古发掘的认识。阅读其他学者的发掘简报和考古报告时,也会有这样的联想,深深感觉到考古工作者需要加强礼制方面的文献修养。
台湾出版的《新出简帛与礼制研究》,包括《新蔡简所见楚地祭祷礼仪二则》《新蔡简祭祷礼制杂疏(四则)》《楚简中的诸“司”及其经学意义》《出土日书与楚地的疾病占卜》《“五祀”祭祷与楚汉文化的继承》《先秦血祭礼仪研究》《先秦衅礼研究》《楚地水神研究》《襚·赗·遣——简牍所见楚地助丧礼制研究》《<序宁祷券>集释》等15篇文章,除了3篇未收入后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礼新研》中,其他内容基本都在其中了。只要细读《新研》和《再研》,便很容易将二书涉及的礼制问题与自己的考古发掘相结合,并且用来指导随后的考古研究。
《新研》和《再研》的主要侧重点,是用新出的简帛材料讨论上古礼制问题。作者将简帛记载,尤其是卜筮祭祷简、日书等材料与古人的生老病死过程结合考察,进而研究当时人的疾病状况、死亡过程、丧葬仪式、崇拜对象等。在这一系列研究中,他时常拿“三礼”文献的记载与考古发掘进行对证,对于数千年来争论不休的老问题,例如“六宗”、祭祷、楚先、庙数、用血等,都得出前人未有定论的新说。
关于“五祀”(即门、行、户、灶、中霤等五种家居小神),古代礼学家向来存在着两种见解:一派认为按照天子、诸侯、大夫、士的等级,贵族们分别祭祀七祀、五祀、三祀,具有等级差别;另一派则认为不分等级,恒祭五祀。近现代学者如章太炎等人,也对之争论不休。《新研》在《“五祀”祭祷与楚汉文化的继承》中,通过排列楚简、秦简中的祭祀签牌和祷祠名称,认为古人祭祀这五种小神时从来没有等级差别。这对于“恒祭五祀”的观点,可谓一锤定音。
众所周知,《仪礼》《周礼》和《礼记》是儒家的经典文献,它们不一定完全实用于当时的现实生活,也不一定完全在考古发掘中得到呈现。但是,杨华先生的《新研》和《再研》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并且将这些礼制材料与考古发掘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可以说踵武前贤,渊源有自,是两册具有学术性、思想性与通识性的著作。下面从这两部专著中选取几例略作说明,便可一目了然。
2005年底,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倗伯”及夫人墓葬M1,出土了罩在棺木上绘有图案的丝织品,此即“三礼”文献上的“荒帷”。此墓下葬时间在西周中期,说明那时贵族丧葬仪式与《仪礼》的记载大体相同。这种“荒帷”在新郑及江陵的战国墓中也有所见。可见这种礼制在先秦时期相当流行,且在汉代前期的南方墓葬中仍在延续。西周时期的有铭铜器如小孟鼎、虢季子白盘、敔簋等铭文中,也有所反映。
张亚初、刘雨先生合著的《西周金文官制研究》说明礼制在墓葬的使用上,至迟可上推到商代。杨华先生的《再研》中有《叶家山曾国墓地所见西周早期丧葬礼制四则》一文,通过考察叶家山墓地中的丰碑和桓楹、毁兵和毁器、族墓与都城、族徽与助丧这四种葬俗,指出西周早期居于南方汉水流域的曾国,其丧葬礼制与同时期其他各国并无大异,而且特别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仪礼》内容反映了西周早期的丧葬礼制,这对于研究儒家的起源问题也具有学术价值。
宋镇豪《从花园庄东地甲骨文考述晚商射礼》(中国文物研究》2006年第1期)一文,特别研究了商代的用弓和弓法,认为商人视所获猎物有无废矢而品评优胜与否,并且在射后实行享祭先祖之礼,这与文献记载的周代射礼具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中国早期的甲骨文、金文记载的多是祭祀祖先的内容,最早的青铜器,也是祭祖礼仪的法器而不是生产工具。这正是中国早期文明区别于他国文明的地方之一(详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版)。
王国维《释礼》一文指出,繁体字“禮”字就是向神奉献祭品的象形。上半部象二玉之状,下半部则是笾豆供奉的器形。文献中的礼制活动都配有音乐,早期文明中,诗、歌、舞、乐合为一体,西周春秋时期宫廷所用与礼制相配的音乐,被称为“雅乐”,它主要是钟、鼓、磬等打击乐,后来才出现丝弦乐(详杨华《先秦礼乐文化》)。周一良先生《敦煌写本书仪中所见的唐代婚丧礼俗》(《文物》1985年第7期)已指出,礼制实际上是深入平民百姓之中,由平民而流传。
杨华先生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方法,把古文献中的礼制问题活学活用于考古发掘中。可以说这两部专著对考古发掘所见的礼制问题大体都有涉及,这屡屡见于他的引述之中。若读他的《新研》和《再研》,自然会使读者联想到在现场所见的考古发掘,从而加深对这些考古发掘的认识。这说来简单寻常,实则非经一番精研覃思,是很难达的。
20世纪以来,是先有考古发掘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才出现对礼制问题的重新研究,这与传统礼学中的经学研究方法是完全不同的。陈公柔、沈文倬二位学者的著名争论,就是这种方法的表现。《仪礼》的士丧礼、士虞礼等记录了上古时期的丧葬仪式,在目前发掘的东周墓葬中,大都得到了证明。如江陵马山战国楚墓M1所出土的女墓主,包裹尸体的方法和层数(21层),就与《仪礼》《礼记》等古文献记载大体一致。其他南方楚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卜筮祭祷简,记载着墓主生前祭祷神灵的时间、地点、仪式、神灵名称,这些与古文献上的礼制记载也大体吻合,埋葬棺椁中的赗书(吊丧时送礼的清单)、遣策(所有随葬物品的清单),已有大量出土的实例,与礼制记载也能大致相合。这些都在杨华先生《新研》的各篇中分别进行了讨论。
《新研》和《再研》这两册著作中的各篇文章、各个角度,其基本方法是将“三礼”文献与考古发掘相结合,需要具备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功底,要下大力气、大功夫才能融会贯通,这并非易事。细读二书,对于我们的考古发掘工作一定会有不少启发。在《古礼再研》的后记中,杨华先生自称想赓续旧章,再写作《三研》、《四研》之类。我们期待这《三研》《四研》早日出版!
作者:夏麦陵
作者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杨晓雅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法库辽壁画墓
辽代早期的砖室壁画墓,即叶茂台第7墓。位于辽宁省法库县叶茂台村西的山南坡。1974年辽宁省博物馆等单位发掘。此墓对了解契丹早期葬俗、衣式及其与中原地区间的文化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51:4000028古代考古学奠基人,毕生致力于古墓文物研究,却遭后人盗墓身后
在古代我国,对于祭祀祖先和尊敬死者的传统非常重要。人们认为死者的灵魂仍然存在,并且对于死者的尊重和祭祀是维系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历史上的确有一些触犯死者墓穴的案例,很少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因此遭受了超自然的报应。吕大临的故事是其中之一,即使他的后代在一定程度上亵渎了他的墓地,但并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神秘报应。反而,吕大临在后世受到的惩罚主要是因为政治因素,而非超自然的力量。我要新鲜事2023-08-16 20:12:480000文雅龙:四川大型四足食草恐龙(长9米/距今1.61亿年前)
说到恐龙,大家都更在意食肉恐龙,那些大型的食草恐龙总是容易被人忽视。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个文雅龙,它是一种大型食草恐龙,出土于中国四川,一起去认识看看。文雅龙基本资料体型:文雅龙是一种中国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9米,与将军龙、谭氏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赞排第189位,生活在距今1.68亿-1.61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1:40:010001原巴克龙:中国中型恐龙(长5米/出土于阿拉善地区)
原巴克龙是一种鸟脚亚目下的禽龙科恐龙,和巴克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诞生于9750万年前-91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可达5-6米,原巴克龙属中主要分为戈壁原巴克龙和阿拉善原巴克龙两个种,它们的前肢第一指都长有小尖刺,并且吻部较为狭窄,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内蒙古发现的。原巴克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0:08:440002三星堆到底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被发现的?(发现三星堆)
三星堆是距离现在3000以上的古蜀国文明。三星的人民可以说是现在我国除了秦始皇陵之外最为神秘的一个文明体系了。三星堆文明大概在1929年的时候已经被初步的展现了出来,一直到了1986年的时候才真正的发现了他最深的一个祭司坑,出土了很多的文物。在经过靠过学家对于这些文物以及上面的纹路鉴定之后,确认这是距离我们当前社会3000-5000年的一个文明。发现三星堆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4:12: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