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轴线七百余年时光 故宫清代造办处旧址考古溯源
清代造办处是一个专门为宫廷承造各种器皿的机构,下设馆处、作、厂等诸多作坊,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造办处从养心殿移至慈宁宫东南侧。2020年底,故宫考古研究所开始对此处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了面积最大、遗迹类型最多样、时代序列最完整(元明清)的遗址区。

在考古现场,故宫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吴伟为记者详细介绍了现场的情况。钢架搭成的宽敞大棚下,遮罩着一片凹凸不平的地面,各个年代的砖面纵横交错,砖的大小、样式都不尽相同;不同的区域,放着写有不同年代以及建筑功用的指示牌;地面上还有大小不一的考古探坑,展示着经年累月堆积而成的砖土层。这里没有金碧辉煌,没有人声鼎沸,却有另一种肃穆和厚重。每次踏上这处考古现场时,吴伟都能感受到内心的激动与兴奋。

故宫考古研究所所长徐海峰介绍说,他们在现场发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意外。最让他们高兴的是,发现了一座面阔以及进深均为11米的建筑,共有四个同样规模的磉墩,每个磉墩之间间距均为11米。这是迄今为止故宫内发现面积最大、遗迹类型最多样、时代序列最完整(元明清)的遗址区。
此外,他们在清理现场遗留的一个大坑时,发现了比较完整的砖砌体。由于故宫的特殊性,对考古极为慎重。故宫考古的原则是“见‘面’即停”,也就是一旦发现了重要的砖面、地面、活动面,就暂时不再向下清理了。为此,故宫考古研究所团队开创了“微创”发掘的方法,即通过最小化的干预,利用多样化的手段,获取最大的信息。通过对周边的发掘,再与2015年慈宁宫花园东院遗址发现的明早期磉墩进行对比,进而确定了这座砖砌体就是明早期的磉墩。

这次故宫考古研究所对清代造办处旧址进行的考古发掘,不仅让人们对故宫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故宫的保护和修缮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每一次对历史文物的发掘和保护,都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希望未来还有更多的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
“神龙”形象的来源与意义
【编者按】对“神”、“神龙”形象与背后意义的观察与思考,是郭静云教授所著《天神与天地之道: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一书上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理解该书的钥匙之一。为增进读者对这部厚重的书的准确理解,特转发郭静云教授在暑期学校的演讲,内有PPT,精彩之处,不容错过!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7:54:350002盗墓利器洛阳铲比国外引进的荷兰钻还好使,却有这么一个死穴
“洛阳铲”的死穴本文作者倪方六图:固定铁柄洛阳铲“洛阳铲”的出现,是民国年间洛阳邙山盗墓猖獗的产物和反映。这把铲子现在被更多的盗墓贼看好和使用,也深受考古工作者的青睐。现在利用现代测量仪器和技术,进行地下考古调查和勘探的手段很多,如电阻率勘探法、磁测法、地面电探CT技术、地面透射雷达技术、高空遥感技术等。但是,这些高科技手段,都没有一把小小的“洛阳铲”简便易行。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47:140000中国过去女子的“贞洁锁”,一般扣在裤腰上,使用很方便
中国古代锁具的造型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一点号,来说说中国古人用的锁具形状。我在以前的头条号中曾聊过古人用锁,(见《中国古人发明的一种家庭财产安全用具不输四大发明,公元前传罗马》一文),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翻阅一下。中国古锁的造型非常丰富,以形状来分,常见的有圆形锁、方形锁、动物锁、人物锁、植物锁等。其中,把锁体的外形制成各种动物形状最突出,与现代锁具以方正、长形为主明显不同。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07:580000奋力书写中华文明探源的陕西答卷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22:480000新牙龙:法国中型恐龙(长5米/出土一颗矛状大牙)
新牙龙是一种蜥脚亚目下的图里亚类恐龙,诞生于1.5亿年前到1.45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体长普遍在5米左右,由于仅仅只在法国出土了一颗硕大的牙齿化石,所以只能据此判断它和图里亚龙可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新牙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2:52:4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