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长沙开幕 展现秦汉岭南地区历史文化
我要新鲜事2023-05-20 20:59:102阅
“帝国南疆——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18日在长沙博物馆开幕,展出了250件广州地区出土的秦汉文物。这些文物呈现出了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面貌与特色。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岭南地区被正式纳入中央版图的开端。自1953年起,广州的考古发掘工作已有70年,在秦汉时期考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以及2000余座汉代臣民墓葬,都是研究秦汉时期广州习俗民情和文化风貌的重要资料。
本次展览是广州秦汉时期文物第一次大规模来长沙集中展示。展览分为“岭南郡国”、“和辑汉越”、“美食美器”、“丝路序章”四个单元,从不同侧面揭示秦汉时期岭南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充分展现了岭南文化的融合交流、包容开放和兼收并蓄的时代特征。

展览中的丝缕玉衣、“文帝行玺”龙钮金印、虎头金钩玉龙带钩、夫人组玉佩等文物,凸显了南越顶级贵族的身份、等级和地位;熊饰踏跺、印花大方砖、鎏金“半两”铜钱等文物,则揭示了南越高级宫殿建筑的规格和贵族奢华生活的真实面貌;干栏式陶屋、陶船、铜染炉、陶鸮形五联罐、陶提筒等文物,再现了秦汉岭南先民的生活风貌和饮食习惯;四连体铜熏炉、玻璃串饰、陶俑灯座等,则见证了秦汉时期广州的海外贸易活动。
长沙博物馆馆长周慧雯介绍,此次展览是长沙博物馆展陈体系中中华文明特展系列建设之路上的崭新足迹。展览中增加了阐述汉代长沙国与南越国关系的内容,让本地观众在观展时更有亲切感,同时能简要了解古代长沙地区与周边的关系。

此次展览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将持续至11月12日,免费对外开放。观众可通过参与专家讲座、自助导览、主题活动等深入了解展览。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古人死后都讲求入土为安 为啥很少有古墓被发现?(发现古墓)
大多数的古墓已经被深埋在地下。我们都知道人们都有着一种入土为安的理念,尤其是在我国的古代人人在,人在死亡之后都是要埋进土里的,要知道我国有了几千年的历史,那么去世的人也不光只有几亿,这样我要这么多的人入土为安,那为什么现在能够发现的墓穴并不是特别多。古代的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8:07:230000洛阳盆地是否是“中原”地理人文概念的原始产生地?能成为夏都吗
我要新鲜事2023-10-02 17:59:420003南阳龙:中型植食恐龙(长5米/最原始鸭嘴龙超科)
南阳龙是一种禽龙类下的鸭嘴龙超科恐龙,诞生于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可达4-5米,属于中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出土于中国河南省的南阳市,所以因此而得名南阳龙,可能缺乏拇指。南阳龙的体型南阳龙在鸭嘴龙超科恐龙中,属于中等水平,体长只有4-5米,而这样的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也只能排到366位,大小几乎和现代的一只犀牛差不多,类似于威尔顿盗龙、单脊龙以及长臂猎龙等。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5:08:030000霍巍:西藏早期游牧文化聚落的考古学探索
一、早期游牧文化聚落考古理论的提出本文所称的“早期游牧文化”,是指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文化。就本文所具体讨论的西藏高原这一区域而言,包括了从吐蕃王朝兴起之前的史前时代以及吐蕃王朝时代这样一个年代范围之内,主要集中于汉唐时期,大致可与考古学界所提出的西藏“早期金属器时代”和吐蕃王朝时代这两个时空概念相对①。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58:140000小型兽脚类恐龙:美扭椎龙 体长5-7米/诞生于1亿6千万年
美扭椎龙是一种兽脚类恐龙,诞生于一亿六千万年前的侏罗纪中期,属于小型食肉恐龙,体长只有5-7米,行走和奔跑大多使用的是双足,有着明显的兽脚类恐龙的特性,后肢很强壮,前肢比较小,但有着三根尖锐的指爪,能够很方便的抓握和撕扯猎物。美扭椎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3:14: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