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椎龙:德国小型恐龙(长2米/仅发掘一块脊椎骨)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5:37:180阅
翼椎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腔骨龙超科恐龙,诞生于三叠纪末期,属于小型肉食恐龙,成年之后的体长也只有2米左右,因出土的一块翼状脊椎骨化石而得名,不过目前翼椎龙类还属于一个疑名属,甚至有人认为它可能是原美颌龙的异名。
翼椎龙的体型

翼椎龙只有一块脊椎骨化石,虽然这块骨骼的大小是原美颌龙脊椎骨的两倍,但是它还是属于小型肉食恐龙,体长只有2米左右,体型还不如现代的一只山羊大,而这样的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仅仅只能排到504位,类似于似鹈鹕龙、盘古盗龙。
翼椎龙的化石发现

翼椎龙目前还属于腔骨龙超科恐龙中的一个疑名状态,最早的一批化石出土于欧洲德国境内,当时由奥特·杰克在1913年到1914年之间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命名和描述,最终因为它的脊椎骨和原美颌龙的非常类似,而受到了两者是同一物种的质疑,但是奇怪的是翼椎龙和原美颌龙的脊椎骨大小并不完全相同,所以目前还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分类状态。
腔骨龙超科恐龙的特征

腔骨龙超科恐龙的体型有大有小,但大多都属于中小型,体长一般不会超过6米,最小的则只有1米左右,大部分体型比较修长,主要生活于侏罗纪早期和三叠纪末期,拥有着非常尖锐且细长的颅骨,短小的前肢,细长的尾巴,有部分物种还会长有冠饰,甚至全身都布满鳞片或者羽毛。
德国发现的恐龙

德国并不算是欧洲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国家,它一共就只发掘出16种被正式命名的恐龙,比如始祖鸟、欧罗巴龙等,其中体型最大的恐龙就是禽龙,体长普遍可以达到10米左右,而体型最小的则只有40厘米,叫做侏罗猎龙,而类似于翼椎龙的原美颌龙则体长只有1.2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沉寂了300多年,失落的古格王朝,是如何被发现的
古格王朝是在20世纪初才开始,被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西藏学专家所关注,但它所处的环境却是问津者甚少。ZUI早进入西藏进行文物考古调查的,是英国人麦克沃斯·杨。1912年,他曾对古格故城和札达托林寺做过考察,并写有《西藏西部的托林和扎布让的旅行》一文,发表在《印度旁遮普历史学会》杂志上。我要新鲜事2023-09-04 18:54:360000小型甲龙亚目恐龙:莫阿大学龙 背部长有骨刺(体长4米)
莫阿大学龙属于覆盾甲龙亚目恐龙,诞生于侏罗纪早期,第一批化石是在1990年于德国发现的,经过科学家推测它的体长可达2-4米,属于一种小型植食性恐龙,和其他的装甲龙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依然都是使用粗壮的四足进行行走的,比腿龙等更加原始古老一些。莫阿大学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0:18:410000广东神秘洞穴发现千年古墓,墓门被专家打开时,里面金光四射!
赵昧是南越王国的第二任国王,而南越国是西汉初期的一个诸侯国。赵佗,赵昧的祖父,是南越国的第一任君王。赵佗掌权整整67年,这期间南越国得以稳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赵佗死后,他的孙子赵昧继承了王位,并为他的爷爷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陵墓,以示孝心。我要新鲜事2023-04-16 19:48:480000曾侯乙为何含着21枚玉器下葬 说说曾侯乙墓中几个被忽略的细节
1978年,考古学家们在中国考古界引起巨大轰动的一次发掘中,发现了曾侯乙墓。这座墓葬的椁室在规模上远超长沙马王堆的辛追夫人墓,是其六倍之大。曾侯乙墓内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曾侯乙铜冰鉴,以及成千上万件各类青铜器、玉器、漆器等。这次的考古发掘不仅揭示了古代贵族的奢华生活,还呈现了一些被忽略的细节。我要新鲜事2023-09-10 20:36:510000周振鹤:两千年地方政府层级变迁的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二千年来地方政府层级的变迁,来透视中央与地方关系史的演变过程。指出在宋朝以前,历代中央政府都力图维持两级制的地方政府,以便强化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当历史环境变化而不得不建立三级地方政府时,也要尽量使最高一级地方政府处于虚化状态。元明清三代,因为疆域广,只能采用多级制的地方政府,但地方分权并未因此而加强,高度强化的中央集权,仍紧紧控制地方。(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25: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