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乌肯盗龙:南美迷你驰龙科(长2.5米/仅出土脚骨)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5:09:070阅
内乌肯盗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驰龙科恐龙,诞生于8000万年前-6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1.3-2.5米左右,属于迷你型恐龙之一,最大的特点是全身长有羽毛,尾巴极为修长,嘴巴尖锐,长有镰刀爪,第一批化石是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发现的。
内乌肯盗龙的体型

内乌肯盗龙和大部分驰龙科恐龙一样,体型都不是非常大,而它的体型是其中偏小的一种,体长只有1.3-2.5米,体重也只有30公斤,几乎只相当于现代的一只山羊,类似于鹦鹉嘴龙、潘迪龙以及巴塔哥尼亚爪龙等的大小。
内乌肯盗龙的化石发现

内乌肯盗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南美洲阿根廷境内发现的,这批化石埋藏于阿根廷境内的内乌肯省,所以才以此地名为名,不过这批化石的完整度并不高,只包含了一块脚部骨骼和其他的碎片,这也是首次在南美洲发现驰龙科恐龙化石,专家也据此推断它很可能是从劳亚大陆或者冈瓦纳大陆上通过加勒比海迁徙而来的。

内乌肯盗龙的外形并不是非常清楚,但是整体应该和现代的鸵鸟差不多,比北美洲发现的驰龙科恐龙要更加小巧,比如犹他盗龙等,当然它很可能比鹫龙这种近亲更加进化,估计也只有等待科学家发现它的颅骨之后才能更多的了解。
阿根廷发现的恐龙

阿根廷境内发现了南美洲80%的化石,一共多达81种,如果按照体型来看,最大的恐龙就是阿根廷龙,体长可以达到42米,几乎是内乌肯盗龙体长的21倍,而最小的恐龙则只有70厘米,比如小力加布龙、加斯帕里尼龙。如果是按照生存年代来看,最晚出现的则是帕克氏龙,而内乌肯盗龙则属于中等水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盗墓者自述:群里组队盗墓 刚挖3铲就被抓 一切资料全靠网上买
在网上,各种题材的小说层出不穷,尤其以盗墓为题材的小说更是众多人的心头好。这些故事充满了刺激与神秘,吸引着无数读者迷失其中。然而,有些人因为对这些小说过于痴迷,不自觉地萌生了试图体验其中的冒险的想法,他们在现实中想尝试着寻找这种别样的刺激。然而,对于临时起意去盗墓的人来说,他们不仅可能失去理智,还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下面,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为大家讲述一位新手盗墓者的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7-21 20:09:190000重庆考古:为乡村脱贫和活化振兴赋能增色
考古助力脱贫攻坚,直击地方文化重点,把握文化遗产内涵,将中华传统文化及时有效地记录下来、保护下来,大力推动乡村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是文化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考古带动乡村振兴,守住“昨天”,发展“明天”,用考古成果助力当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提供更多资源。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22:520000此国宝是北朝青瓷之最,却被誉为中国太阳船,对墓主人意义重大
中华文明独立于世界发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有自身独特性的文明,同时,中华文明也广泛的吸收外国的文化元素,丰富自身,这也是为何中华文明能够屹立千年的原因。南北朝正统之争我要新鲜事2023-06-04 19:58:590000天池龙:新疆小型食草恐龙(长3米/距今1.64亿年前)
在中国,目前发现了174种恐龙,其中有很多都是以发现地直接命名的,比如天池龙,它就在天山天池附近出土,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天池龙基本资料体型:天池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3米,与德克萨斯龙、独孤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457位,生活在距今1.71亿年-1.64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1:06:040000中国“嬴族”:始于五帝时代,传承于夏商周,终于二世之手
距今8500年前后,在苍茫起伏的齐鲁大地上,形成了东夷族群。在此后数千年,东夷纵横南北,尤其大汶口文化时,东夷势力急速扩张,东至海滨、北达渤海、西至中原、南至江淮,成为上古中国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在东夷族群之中,史书记载最多、传承时间悠久的是“嬴族”。根据文献记载,嬴族始于五帝时期,传承于夏商周三代,终于秦二世之手,至少明确传承了2000余年,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1:36:1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