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暴龙:已知第二大暴龙类(仅次于霸王龙/长12米)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3:59:030阅
诸城暴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暴龙科恐龙,诞生于77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成年后的体长普遍可以达到11米,被认为是目前已知的第二大暴龙类,单单是一块下颌骨就有成年人的上半身那么长,前肢短小后肢修长有力,奔跑速度很快,第一批化石出土于东亚地区的中国。
诸城暴龙的体型

在亚洲发现的所有恐龙中诸城暴龙可以说是其中体型最大的肉食恐龙,甚至比特暴龙、惧龙等都要更大,仅次于霸王龙的体型,单单是一块牙齿就已经比一个成年人的手指还要更粗更长了,体长最多可以达到12.2米,体重更是可以达到7吨以上,臀高也达到了3.5米,简直就是兽脚类中数一数二的巨型物种。
诸城暴龙的外形特征

诸城暴龙和大多数的暴龙类恐龙一样,脑袋都非常硕大且宽,但是前肢极为瘦小,长有修长弯曲的两指,后肢附着着异常丰富的肌肉,因此非常修长且有力,从而提供给它更快的奔跑速度和爆发力,它的巨大颌骨也能给予它强劲的咬合力,最终使得它称为极为强健的顶级掠食者。
诸城暴龙的生活习性

根据诸城暴龙化石埋藏的王氏群可以看出,在它生活的那个时代中植食性恐龙主要就是以山东龙为代表的鸭嘴龙科恐龙,这种巨型植食性恐龙很可能是诸城暴龙的主要食物来源,不过很可能诸城暴龙更倾向于捕捉未成年个体或者瘦弱个体,毕竟山东龙的体重可达24吨,当然还有该地生存的中国角龙、青岛龙等可能也是它的盘中餐之一。
诸城暴龙的化石发现

诸城暴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中国的山东省发现的,当时因为这批化石出土于诸城市,所以便以此地名进行了命名,诸城市也是目前恐龙化石发现最多的一个地区之一。诸城暴龙的正模标本比较稀少,仅仅只包含了一块右上颌骨和左下颌骨,并且保存状态比较差,所以只能得知它和暴龙类其他恐龙不同的就是它的牙齿略少,并且在上颌前端长有一块圆形凹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山西挖出唐代棺椁 居然没有人敢开启(唐代古墓)
金色棺材打开说不定就会损坏文物。一直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也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地方,虽然说地上门物比较多,但也不意味着没有地下文物,在前些年龙泉寺进行翻修的时候就挖掘出来了一个古墓,当时的修建人员也是有文物保护意识,正好也是在寺庙里面,他们可以联系考古人员,很快就进行了考古工作。金色棺材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22:140000工地挖出的“清朝美女”,专家:或是香妃
在现代的考古工作中,曾发现了许多的古墓中的古尸,比如辛追夫人、小河公主、楼兰少女等等,这些都是非常著名的女尸,其实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不少的古尸我们不知道,本文中我们继续来介绍一具古尸,她是来自清朝的一个美女,身高164公分,身上却散发出奇特的香味,为此一度让专家认为她很可能就是乾隆时期的香妃。我要新鲜事2024-01-30 20:32:020008陈淳:稻作起源的考古学探索
一、稻作起源的新证据2004年12月17日《科技日报》报道,湖南道县玉蟾岩出土了12000年前的5粒炭化稻谷,它们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稻谷,将人类的稻作文明又推前了3000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7:41:280001魏兴涛:“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论调是怎么被推翻的?
仰韶文化的发现及命名,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论调,确立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迄今百年的中国考古学研究成果表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础最早奠定于史前时期,是中国史前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作为黄河文化早期最重要代表的仰韶文化,在整个中国史前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历史见证。仰韶文化在中国考古学上的重要地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09:120000迷你型植食恐龙:棘齿龙 仅0.7米长(不如成年人高)
棘齿龙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存活于侏罗纪末期时代,也就是距今差不多1亿4千万年前,它的古希腊名称“多刺的牙齿”就能看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牙齿上带有非常多的小刺,并且它的牙齿是世界上所有恐龙之中最小的,据说只有1毫米长,因此这也使得它的牙齿就像锉刀一样,能够咀嚼更加有韧性和更坚硬的植物。棘齿龙的外貌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0:06: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