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角龙:北美小型恐龙(长2米/最早发现的角龙蛋化石)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9:24:410阅
原角龙是一种鸟臀目下的角龙科恐龙,属于新角龙类,诞生于1亿年前-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只有2米,属于小型植食性恐龙之一,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脖子上长有一个扇形的褶状颈盾,并且在颧骨长有骨质突出,第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国沙漠中发现的。
原角龙的体型

原角龙属于角龙下目中的最原始的物种,所以它的体型并不大,体长最多不会超过3米,普遍只有1.5-2米左右,这样的体型相当于现在的山羊,如果和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相比较,原角龙只能排到504位,类似于似鹈鹕龙、潘迪龙以及巴塔哥尼亚爪龙等的大小。
原角龙的外形特征

原角龙虽然不像其他衍化角龙那样长有尖锐的面部长刺,但是它的颅骨后端依然长有一块坚硬且硕大的扇形颈盾,使得它的脖子能够受到很好的保护,不过它的颈盾非常独特的就是中间有一条突起将其一分为二。当然原角龙也同样拥有着角龙类典型的鹦鹉鸟喙状嘴巴,但特别的是它的两侧颧骨都延伸出了骨质突起。
原角龙的生活习性

原角龙面部的骨质突起被科学家推测可能是用于求偶时争夺配偶的打斗,而它的颈盾除了能够保护自己不轻易的被掠食者啃咬脖子,还能再求偶的时候进行展示和炫耀,以此来吸引雌性原角龙。原角龙和其他角龙类恐龙一样,都是以低矮的植物为食,比如蕨类、苏铁以及松柏树等,它的鸟喙嘴能够轻松的将其切断。
原角龙的化石发现

原角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由美国纽约博物馆旗下的探险队在蒙古戈壁上发现的,那是1923年的夏天,这批化石埋藏于火焰崖的周围,其中还包含了不少原角龙的蛋化石,这也是有史以来挖掘的第一批恐龙蛋化石,而原角龙的名气也就被传播开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刘庆柱:殷墟发掘简史
考古学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20世纪初叶,疑古思潮的兴起,促使当时的史学界极力寻求一种新的途径,改变当时史学研究的窘境。在这一过程中,殷墟机缘巧合,成为整个事件的中流砥柱。殷墟考古发掘的启动与进展,成为中国考古学史的一个缩影,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考古学的发生、发展与壮大。1.中国近代考古学的产生0001田凯:追迹文明——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
中国考古学自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掘以来,经过战乱时期的风霜雨雪,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河南考古事业的发展是中国考古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新中国的考古第一铲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开始,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建立了新中国田野考古的范式,并出版了新中国第一本田野发掘报告——《辉县发掘报告》。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2:18:540000缅怀·致敬·奋进——北京文博机构为吴梦麟先生举行追思会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34:340000亚马逊龙:巴西大型食草恐龙(长12米/距今1.67亿年前)
在恐龙时代,巴西这里气候适宜,植物茂盛,所以生长着许多大型恐龙,比如三角区龙、包鲁巨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亚马逊龙等,一起去认识看看。亚马逊龙基本资料亚马逊龙是一种南美洲的大型四足食草恐龙,有着长颈及鞭子般的尾巴,它体长12米,站起来有几层楼高,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存在。就体型而言,亚马逊龙跟阿马格巨龙、北方龙差不多大,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30位,生活在距今1.25亿-1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0:08:290001她们 ,在考古大地上绽放芳华
5月16日,溧阳鲍家遗址。烈日当空,2000平方米左右的工地已被挖出多个深约20厘米的“方格”,每一个“方格”都是一个“探方”,通往几千年前的神秘大门正是由此打开。根据此前的勘探,这个新的工地是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南京博物院的胡颖芳和同事芦文俊正戴着遮阳帽细心地查看。目前还仅挖到现代层,只发现一些树坑以及现代用具,只有到文化层,才能揭开“面具”,看到真实的“面容”。我要新鲜事2023-05-20 20:41: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