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王角龙:蒙古国小型食草恐龙(长1米/距今1亿年前)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34:170阅
在亚洲,蒙古国是除中国外,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这里至今已挖掘出71种恐龙,其中大多数是食草恐龙,比如今天要介绍的阎王角龙,它体长仅1米,是一种小型食草恐龙,生活于1亿年前的蒙古,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
阎王角龙基本资料

阎王角龙是一种蒙古国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米,与古角龙、雅尔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41位,生活在距今1.25亿年-1亿年前的早白垩世。
阎王角龙化石
阎王角龙化石发现于亚洲蒙古国,其化石并不完整,包括两具部分头骨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头。通过对化石的拼凑与研究,专家推测出阎王角龙是种原始的角龙亚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蒙古戈壁沙漠。

形态:通过化石估计,阎王角龙在新角龙类的种系上,位居辽宁角龙到古角龙的中间位置,它体型小,四足行走,尾巴短粗。与其它角龙不同的是,阎王角龙头上并没有明显的角,只是在鼻子上方有不明显的凸起。
习性:与其它角龙一样,阎王角龙是草食性的,不过受地理环境限制,它可能是以当时最显著的蕨类、苏铁科及松科为食物。而在一亿年前的蒙古戈壁沙漠上,还生活着许多食肉恐龙,所以阎王角龙生存条件十分艰难,经常性的被其它恐龙分食!
亚洲发现的恐龙
在地球上,人类已经挖掘出了767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其中亚洲目前发现了268种,蒙古目前发现了71种,其中就包括阎王角龙、膨头龙、安德萨角龙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古学家们的不断挖掘和发现,相信会发现更多的恐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讲座纪要|水下考古与中国实践
2021年3月19日上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建忠老师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A座101教室,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水下考古与中国实践》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分为四个部分。在介绍了“水下考古”的定义后,宋老师以学术史的角度梳理了水下考古产生的背景及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历程,最后为我们介绍了中国水下考古重要案例。一.水下考古学的定义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49:370001陕西出土的一个宋代墓穴 居然与一对男女盖被睡觉
合葬男女是因为两人相爱。本世纪初,考古学家在陕西某地发现了一座宋代器官墓。经过一番努力进入坟墓后,他们发现一对男人和女人睡在被子下。专家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墓葬的方式,在经过了后续研究之后才发现了问题所在,让专家也项目的爱情。盖被子的男女我要新鲜事2023-08-21 19:08:050000潮平岸阔 风正帆悬——新时代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孙周勇2020年9月28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专门以考古为主题举行集体学习,对我国考古工作的成就和意义进行了高度评价,阐明了考古工作的发展目标与任务,这是引领新时代文物考古事业的战略指南。中国考古学迎来了百年发展历程中的高光时刻,考古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考古工作者备感自豪,深受鼓舞。0000白垩纪恐龙:福井龙 体型是鸭嘴龙类最小(体长仅5米)
福井龙是一种鸟脚下目恐龙,诞生于1-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第一批化石是在1990年于日本发现的,但仅仅只有一个颅骨,不过科学家分析发现它属于中型恐龙,体长可达5米左右,体型和禽龙等非常相似。福井龙的外貌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3:31:530000曹操的墓穴没有证据 为什么能被确定(曹操墓穴)
东汉时期的墓葬还不流行墓志铭。在2009年河南的一个村落发现了一个来自于东汉时期的墓葬,这个墓葬的规格是十分之高的,在经过了大概三个多月的研究之后发现,这居然很有可能就是魏武帝曹操的墓葬,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并没有发现其中有关于曹操的什么讯息,大家也很疑惑,到底是怎么证明这就是曹操的墓葬的?墓葬规模我要新鲜事2023-04-27 18:58:3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