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角龙:蒙古小型角龙类(长0.6米/鹦鹉状嘴巴)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0:27:070阅
小角龙是一种角龙下目中的小型恐龙,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脑后的颈盾非常短,且体长只有0.6米,诞生于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角龙类恐龙之一,第一批化石发现于亚洲的蒙古国,微角龙属于它的异名。
小角龙的体型

小角龙属于角龙下目中最小的恐龙之一,体长几乎和大部分迷你似鸟龙类似,比如耀龙、树息龙以及似金娜里龙等,体长只有60厘米,大小类似于现代的一只狗,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之中仅排到695位。
小角龙的外形特征

小角龙结合了鹦鹉嘴龙科和原角龙科的很多特点,比如它拥有着尖锐内勾的鹦鹉状鸟喙嘴,而它的后颈部半圆形板甲非常短,明显只有大部分角龙科恐龙的一半,就连它的额角也是非常小的,不过它虽然属于植食性恐龙,但主要是使用后两足进行行走。如果想要了解小角龙的话,其实也可以观看迪士尼的动画片《恐龙》,在其中就曾出现过小角龙的身影。
小角龙的生活习性

小角龙和大部分角龙科恐龙一样,都喜欢群居生活为主,并且由于拥有着非常尖锐且弯曲的鹦鹉状嘴巴,所以大多是以坚硬且韧性大的植物为食,因为鸟喙状嘴能够轻易的切断针叶,再加上白垩纪时期的开花植物都是非常少的,所以小角龙大部分都是以低矮的蕨类植物、松树类以及苏铁等为食。
小角龙的化石发现

小角龙最早一批化石是在亚洲的蒙古国发现的,到1953年的时候由古生物学家Birger Bohlin进行了命名和描述,当时将其称为“戈壁微角龙”,但是后来发现已经有一种昆虫也使用了这一名称,于是之后便使用了新的名字来代替它的属名。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寻·城——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报设计:崔晓雪)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项目负责人种建荣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43:430000展讯 |去故宫看“林下风雅”特展!一览76件珍贵院藏人物画
作者:遗产编辑中心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人物画研究,故宫博物院从今年起举办4期“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系列展览,此次“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从院藏人物画中,选取76件兼具艺术性和历史价值的珍贵画作予以展示。展览于2021年9月1日至10月31日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展出,展期两个月。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2:31:550004考古界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不遵守考古和盗墓有什么区别?
国家有国家的法律,家庭也有家庭的规矩,同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矩,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很多人都认为规矩是陈旧思想,能遗忘的就遗忘了,但是有些规矩却不能破,在考古界就有三条不成文的规定,几乎没有人敢不遵守。第一条:考古不收藏,收藏不考古这条规矩并不是存在那一条法律中,而是考古学家自我遵守的,在民国时期考古学家李济立就提出了这条规定。为什么没有人违反规定呢?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30:290000大禹治个水 为啥能夺得天下 湖北考古显示 夏朝建立不是靠治水
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广为人知,他被誉为华夏部落的共主,奠定了夏朝家天下的基础。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大禹征伐三苗的重要历史地位。湖北考古发现揭示了大禹征伐三苗的事实,这一军事行动对于大禹最终获得天下的主宰地位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将从大禹治水与征伐三苗两方面探讨他为何能夺得天下的原因。1、治水功绩并非唯一因素我要新鲜事2023-06-09 21:41:400000北京十三陵当地村民偷盗明长陵大殿,锯断珍贵木构件,事发何时?
民国对明十三陵的保护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中华帝陵中,位于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保护是最好的,除了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被考古发掘外,大都是完好的,未遭盗掘。即便在南京、北平沦陷后,日本人也没有破坏明陵,这实在是奇迹。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04:5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