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齿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长15米/距今1.67亿年前)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0:02:581阅
在恐龙时代,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十分足,如果植物茂盛的话,就会诞生许多大型食草恐龙。而阿根廷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所以这类曾经生活过许多大型恐龙,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杏齿龙等,一起去认识看看。
杏齿龙基本资料

杏齿龙是一种南美洲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5米,高4米,庞大的体型被粗壮的四肢支撑着,整体看起来有二层楼高。就体型而言,杏齿龙跟风神龙、澳洲南方龙差不多大,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89位,生活在距今1.71亿-1.67亿年前的中侏罗世。
杏齿龙化石

1947年,杏齿龙化石发现于南美洲的阿根廷,其化石并不完整,只有几根骨头碎片及牙齿,由于它的牙齿形状像杏仁而得名。通过对化石的研究,专家推测杏齿龙是蜥脚下目恐龙的一属,是一种长颈的四足草食性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时期的阿根廷。
杏齿龙的形态习性
根据化石估计,杏齿龙体长15米,高4米,体重达24公吨,是种非常巨大的食草恐龙,它身躯庞大,所以需要粗壮的四肢来支撑。与其它蜥脚下目恐龙一样,杏齿龙有着长脖子和长尾巴,主要以植物叶子为食,为了维持体型,它一天到晚都在寻找食物。
南美洲发现的恐龙
在地球上,人类已经挖掘出了767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其中南美洲发现了100种,阿根廷发现了81种,其中就包括杏齿龙、阿马格巨龙、阿纳拜斯龙等。其实说到阿根廷发现的恐龙,最不可忽视的就是阿根廷龙,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考古学家发现古墓中的超短裙,被认为是珍贵的文物(古代短裙)
福建出土的16岁贵妇墓发现了古代短裙。专家表示,这是对一个王朝的误解。上世纪90年代末,福建省福州市的一所中学在山顶附近扩建宿舍时,意外地在山脚下挖出了一大块透明大理石。考古考察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4:30:160000李伯谦:从夏商周王朝更迭与考古学文化变迁的关系谈早期夏文化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其建立与更迭过程及其与考古学文化变迁的关系,对于深入认识三代文明的特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史籍记载,夏、商、周三个王朝建立的模式是不同的。关于夏朝的建立,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是这样记述的:0000敬天祀神 越族土墩墓背后的信仰与葬俗
越文化最具特色的遗存是原始瓷和土墩墓,两者皆自马桥文化时期形成,延续至战国后期,与越文化的兴衰基本同步。我们透过越族特有的历史遗存,还原先民与神灵的相通,探寻思想、民俗演变的转折,以揭示越族信仰变迁的历史底色。土墩墓的溯源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8:46:090000「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马家浜文化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浙江省嘉兴县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到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及其后续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发现与确立,表明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源远流长、自成系统,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8:25:410000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研究 | 仰韶文化与华夏文明——从农业起源到城市革命
作者:张海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一支重要考古学文化,在中国史前社会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表明,仰韶文化之中孕育了诸多华夏文明的核心基因,仰韶文化在中原地区的发生、发展和繁荣壮大的过程也正是华夏民族从“农业起源”到“城市革命”的早期文明化进程。因此,对仰韶文化的深入研究是我们探寻华夏民族起源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关键。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