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剑龙科:肯龙 背部长有6对尖刺(拥有第二脑)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4:49:100阅
肯龙是一种剑龙科恐龙,诞生于1亿5570万年前侏罗纪末期的启莫里阶,属于剑龙科中体型偏小的,体长只有5米左右,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臀部或者肩膀两侧长有两根尖刺,向后延伸,而背部则沿着脊椎生长着6对长刺。
肯龙的外形特征

肯龙的体长只有5米,属于剑龙科中最小的恐龙之一,它的前肢带有蹄状的指爪,但长度较后肢更短。肯龙的嘴巴也具有非常典型的植食性恐龙的特征,长有小型的颊齿,更加方便啃咬植物,它的臀部带有一个空腔,其中遍布控制尾巴和后腿的神经,并且还能激发肌肉的能力,所以也被人称之为拥有第二个脑袋的恐龙。

肯龙和大部分的剑龙科恐龙一样,在背部的脊椎线处都长有两排菱形板甲,逐渐在尾巴尖处变为尖刺,每根尖刺的长度大多在1尺左右长。并且它和巨棘龙一样,在臀部或者肩膀处还长有一对非常修长的尖刺,不仅能够保护它不受伤害,而且还能起到一定的体温调节作用。肯龙的颈部和肩膀处还长有少数的板甲,也能够给予它充分的保护。
肯龙的生活习性

肯龙的牙齿非常小,但排列的格外密集,并且呈现奇特的铲状,在边缘还长有7个非常细小的突起,再加上它的前肢较短,身高不高,所以它主要是以低矮的蕨类植物为食。不过也有人认为它可能是利用前脚趴树,从而实现站立,以更高处的树叶为食,不过这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因为当时比较高大的植食性恐龙也有很多,它完全抢不过那些大家伙。
肯龙的化石发现

肯龙的第一批化石是由德国的一个挖掘队在东非发现得,当时据说这批化石位于坦桑尼亚的一个山脉中,之后在1915年的时候就完成了挖掘,最终完整的保存了一架肯龙的化石在柏林的洪堡博物馆中,但是不幸的是在二战的时候,这座博物馆被轰炸,而肯龙的大部分化石也因此而遗失。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新发现 | 济南市东梁王一村遗址发现战国墓地
为配合基本建设,2020年6月至2020年11月,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对东梁王一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该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遗址,位于历城区鲍山街道东梁王一村南侧,西邻梁王河,为河旁台地。东梁王一村遗址中北部发掘全景(上为北)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50:010002翁偶虹:北京中秋节的兔儿爷
#中秋挑战赛#“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给予人的美的享受,有着各种不同的意境。“月到中秋分外明”的中秋之月,以“分外明”标志出积极的愉快。无怪从“以农立国”的古代起,广大人民就把八月十五的中秋,视为仅次于春节的愉快节日。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4:12:5600001994年内蒙古出土宝山辽墓 让专家无所适从(辽代古墓)
古墓里的壁画记录了墓穴主人的一生。在每一次说到内蒙古的时候,大家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非常辽阔的大草原。要么就是牛肉和羊肉,不过内蒙古作为一直以来的游牧民族,也诞生过很多的王朝,这些王朝自然也是遵守后来入土为安的规定,这些年在内蒙古发现的古墓数量也不算少,而在1994年内蒙古的赤峰市就出土了一个辽代的古墓。辽代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8:12:550000河南古墓发现没有腐烂的尸体 居然让家人泪流满面(河南古墓)
墓穴的主人被称为明代包拯。在2017年河南的某个工地挖掘出来一个古墓,然后考古队在进行挖掘的时候,突然就发现有一个人扑到古墓面前又哭又闹,在经过了解之后,才知道这个。又哭又闹的人,其实是这个墓穴主人的后人。而这个墓穴的主人也算是在明朝的一个清官,他的名字叫做顾朴。不会腐烂的尸体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5:41:280000唐晓峰:古代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
我们常说黄土高原培育了华夏文化,但就在黄土高原培育华夏儿女的时候,它还培育了戎狄的儿女。戎狄,是古代与华夏不同的族群,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华夏文人称他们为“蛮族”,因为他们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养太多的牲口。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56: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