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恐龙:红山龙 发掘于中国内蒙古(带有鹦鹉状鸟嘴)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0:22:461阅
红山龙是一种鹦鹉嘴龙科的恐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诞生于白垩纪的初期,于03年在中国内蒙古赤峰市发现了第一批化石,红山龙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圣上颌和下颌的前端都长有鸟喙状的嘴巴,但是整体是比较短且隆起的,看起来就像鹦鹉的喙一样。
红山龙的外形特征

红山龙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嘴巴是内勾的,看起来就像鹦鹉鸟嘴一样,三角龙等恐龙都有着非常相似的特征,但是红山龙之所以能够称为一个单独的种属,其实是因为它的部分脸部细节是不同与其他的鹦鹉嘴龙的,一是它的颅骨比较低,二是它的眼窝是椭圆形,而不是圆形。
红山龙的化石发现

红山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的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发现的,正模化石只有一个颅骨,除了缺失部分右颅骨和上颌尖之外,还算是较为完整的,它的颅骨经过测量发现仅5厘米,所以推测这可能是一个红山龙的未成年个体。不过在之后又再次发掘了一具成年红山龙,它的颅骨长度则明显大上不少,可达20厘米。
红山龙的名字来源

红山龙是目前候氏红山龙属中唯一命名的恐龙,在03年的时候由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尤海鲁和徐星等人进行了命名,最终也为了纪念当时著名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成员候连海而将红山龙的种名确定为“候氏红山龙”。
红山龙的种属关系

红山龙最初因为嘴巴的独特形状,被暂时归类于鹦鹉嘴龙科之中,但是一直没有对它进行详细明确的亲缘分析,但之后经过分析它确实属于角龙下目的鹦鹉嘴龙科,之后也看出了红山龙和其他鹦鹉嘴龙的细微差别,从而将其归类于一个独立的种属,最终确立了候氏红山龙种。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明朝的一张地图 打脸了不少西方学者(坤舆万国图)
明朝的坤舆万国图证明,明朝时期我国已经踏足了世界各地。一张绘制于明朝当年最为精准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图。出现立即在互联网上引起极大的争议,就连英国的头版头条这样报道,或许中国比哥伦布更早做到。下面的副标题写着一张古老的地图,有力的证明了中国或许是第一个环游世界的人。明朝万历年间,也就是1608年绘制的这张地图,长3.8米,宽1.92米,地图的右上角用毛笔题写的坤舆万国全图。坤舆万国图我要新鲜事2023-11-20 20:09:3600001945年清东陵盗出宝物上交人民政府,最后都不见了,谁贪了?
原题:二盗清东陵(七)本文作者倪方六对于1945年发生的民间大规模盗掘清东陵一事,有许多疑问至今没有搞清楚。前文说了盗墓贼分赃内幕令人痛心,为公平起见,竟然将御用怀表砸碎,极品金如意折断。而这些东西最后都弄哪弄去了?倒卖了,还是贪了?谜题至今无解。图:东陵黄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02:450001奇异龙:北美洲小型食草恐龙(长3.5米/距今6500万年前)
在恐龙时代,最不缺的就是食草恐龙,小型、大型、超大型是食草恐龙遍布全球,就算恐龙灭绝已有几千年,现在也可以发现它们的痕迹。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奇异龙,它出土于北美洲,是一种小型食草恐龙,生活在6500万年前,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奇异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3:36:430000【预告】“中国考古大讲堂”第二季第十期丨林国聪《丝路帆影——话说宁波“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
中国考古大讲堂“中国考古大讲堂”第二季水下考古系列讲座第十期,将于2023年1月15日(星期日)19:30准时上线直播。本场讲座由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副主任、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林国聪为大家带来《丝路帆影——话说宁波“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内容介绍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51:110000暴雨过后,戚城遗址会盟台夯土建筑的快速修复
夯土,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新石器时代开始流行,一直延传至今,广泛用于各类建筑的基础处理以及墙体的建设。古代夯土建筑更能代表当时的文明发展高度,所以,其在现代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备受重视。由于其本质是黄土的特性,决定了夯土寿命受大自然影响较大,特别是夯土城墙、高台建筑夯土遗址,屹立于地面之上,无遮蔽荫护更使其易于遭受风雨侵蚀。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5:53: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