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蜥脚类恐龙:扶绥龙 光是髋骨长度就有145厘米
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3:42:501阅
扶绥龙是一种蜥脚下目恐龙,诞生于1亿两千年前的白垩纪初期,于2001年的时候在中国的广西省被挖掘出来,因此便将发掘地扶绥来作为恐龙的名称。据说它的髋部化石的长度就可达到145厘米,因此当时一度被认为是白垩纪初期诞生于中国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
扶绥龙的外貌特征

扶绥龙最大的特点就是髋骨前突,并且它的腹背部的地方都是强烈向外扩张的,整个腰臀部都是突出的半圆形,但是在边缘的地方又会出现强烈的锐角,使得腹部向内凹陷。其次就是扶绥龙的髋骨是明显大于其他蜥脚类恐龙的,145厘米的长度几乎一举就超过了约巴龙的135厘米的髋骨,被当时的专家莫进尤等人认为是白垩纪时期中国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但是后来黄河巨龙出土之后,它就被比了下去。
扶绥龙的名称来源

扶绥龙的模式种名称叫做张氏扶绥龙,其实就是以当时非常著名的中国古生物研究学者赵喜进的名字取名的,而“扶绥”则是指发现这种恐龙化石的最初地,也就是中国的广西省扶绥县,所以也就由莫进尤等一众专家在06年的时候将其正式命名为“张氏扶绥龙”,拉丁文的含义就是“扶绥的蜥蜴”。
扶绥龙的化石发现

最初发现的那一批扶绥龙化石种就包括了左髋骨、左耻骨、3个前端脊椎,还有少量的肋骨以及左股骨,其中从长达145厘米的髋骨就能看出,扶绥龙是属于巨龙类恐龙的一种,而在中国基本上出土的巨龙类恐龙大多都是位于北方的,比如东北巨龙,所以扶绥龙也算是比较少见的在南方出土的巨龙类恐龙之一。

扶绥龙的第一批化石就是在中国广西省的崇左市扶绥县出土的,当时这些化石埋藏在统那派组之中,所以才判断出它是白垩纪时期的恐龙。当时由莫进尤等专家研究发现,扶绥龙虽然是巨龙类,但是它和其他的巨龙类不同的是,扶绥龙的背肋没有气腔的结构,并且它的尾椎都是更加扁平的,所以很可能是最原始的一种。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何兆武:“普遍的历史观念”是怎样成为可能的?重评康德历史哲学
一康德的历史哲学论文——卡西尔认为是构成其为康德的第四批判、即“历史理性批判”——可以看作是他第三批判(1790年《判断力批判》)的理论在历史上的引申和应用,同时也是对他第二批判(1788年《实践理性批判》,以及《道德形而上学探本》提供了重要的诠释和解说。0004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述
#古籍守护人#到目前为止,已经分享了2010年到2019年十个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那么在这100项发现中,哪十项是重中之重,可担当这十年的十大考古新发现呢?回顾过往十年,可以发现,有些发现不仅重要,而且是成系列的考古新发现,如此成集团的工作项目,必然其竞争力相当大。年代从早到晚,我心目中这十年中的十大考古新发现是:1、山东章丘焦家遗址2、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7:01:400000王世民:黄文弼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
一生平与学术经历黄文弼,字仲良,清光绪十九年三月初八日(1893年4月23日)诞生于湖北汉川县黄家嘴的一个清贫家庭。父原为木匠,后改业从商,始渐富裕。他在幼年时就读于汉阳府中学堂。1915年考入了北京大学哲学门,适逢蔡元培执掌校政,革除旧习,倡导新风,曾发起成立进德会,黄文弼为该会最早的会员之一,由此奠定其从事学术事业的思想。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冯素弗墓
十六国时期北燕贵族冯素弗夫妇墓。共两座。位于辽宁省北票县西官营子村将军山东麓,这里是冯氏陵园“长谷陵”所在地。1965年辽宁省博物馆发掘。据《晋书》记载,冯素弗为北燕天王冯跋之弟,北燕国的建造者之一,死于太平七年(415)。该墓是十六国时期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对了解当时中原和北方民族的文化关系有重要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7:14:43000120世纪遗产贡献城市发展——“第六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与研讨”的《武汉倡议》要点析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46:1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