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食肉恐龙:迪布勒伊洛龙 活于1.67亿年前(仅发现颅骨)
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8:15:003阅
迪布勒伊洛龙诞生于1.67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属于中型食肉恐龙,它是兽脚亚目中的斑龙科,第一批化石是在02年于法国发现的,也是两后足进行直立行走,所以前肢比较短小,但是这次的化石并不完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头骨,所以人们目前对它还并不了解。
迪布勒伊洛龙的历史来源

迪布勒伊洛龙最初是在02年发现的,当时科学家将它们归类为杂肋龙的一种新恐龙,但是实际上在05年的时候,也是同样的一批研究人员再次将它重新定义为一个独立的新属,于是便有了迪布勒伊洛龙属,它也是其中唯一的一个。而迪布勒伊洛龙的名字则是因为当时发现第一批化石的家庭叫做“迪布勒伊”,于是这种恐龙便以此为名了。
迪布勒伊洛龙的化石发现

迪布勒伊洛龙的化石简直和似驰龙一样稀少,仅仅只有一个头颅骨,这是一个非常狭长的头骨,它的长度几乎是高的三倍之多,因此科学家由此分析它的身长可能在6米左右,但是后来经过详细的计算和分析,又重新将其定义为体长10米的中型恐龙,而不是像大部分斑龙科恐龙那样非常庞大。
斑龙科恐龙的外貌特征

迪布勒伊洛龙也算是斑龙科恐龙的一种,所以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斑龙科恐龙的特质,比如斑龙科恐龙大多具有强有力的后肢,一般认为是在2米左右,发现猎物时能够快速的奔跑,而前肢上则带有3根利爪,能够对抗食草恐龙。斑龙科恐龙的头部非常粗壮,其中包含着强有力的上下颌以及弯曲的牙齿,所以如果是在啃食或者拉扯肉的时候是非常有用的。
斑龙科恐龙的化石发现

其实在1824年的时候,由英国地质学家布克兰首次发表的一篇关于恐龙化石的论文中提到的恐龙就是斑龙,当时据说是在采石场中作业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这块下颌骨化石,而这也使得斑龙的拉丁文名字的意思就是“采石场蜥蜴”。接着之后化石发现越来越多,使得布克兰教授对于斑龙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最终获得了不少肩胛骨、骨盆以及脊椎骨的化石。
0003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美酒珍藏1700年,古人粪便如今成国宝,这25件出土文物,件件离奇
在世界历史上,文物向来都被各个国家视为珍宝,因为这些文物不但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可以作为历史依据来推断一些历史事件,丰富我们的历史。所以也不难发现,现在各个国家都有许多的博物馆,珍藏的文物简直是让人看的目不接暇,不过大部分博物馆里面展览的都是一些常规的文物,真正要说离奇的还是下面这25件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9-21 18:47:220000中国古代十大未解之谜之一三星堆之谜
三星堆文化是中国史前文明的代表之一,其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北部,距今已有约4800多年的历史。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独具特色的青铜器、玉器、陶器和石器等文物,这些文物代表了三星堆文化的高度发展水平。但是,这个沉睡近五千年的地方,仍然隐藏着许多未解之谜,让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深感困惑。我要新鲜事2023-05-03 19:17:490001一农民窑场挖出国宝,上缴国家没手续,都说他私吞了,差点被整死
金香囊传奇本文作者:周德秀、倪方六名称:双龙金香囊出土地:安徽宣城收藏地:安徽省博物馆文物价值:国家一级文物在安徽省博物馆内,珍藏着一件做工精美、质地非常的宋朝双龙金香囊(见上图),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也就是常说的“国宝级”文物。这件国宝宣城一农民发现的,上缴国家时因为没有留手续,一直被认为私吞国宝,倒倒霉透了……怎么回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27:460000朱雪菲:关于河姆渡文化两种造型模式的讨论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16:210000「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薛家岗遗址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的遗址,还有少量商代遗存。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城南7.5公里处。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1979~1980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主持发掘。▲陶鼎新石器遗存分4期,以二、三期最为丰富和有代表性,有人提出可命名为“薛家岗文化”。分布地域在大别山以东、巢湖以西的江淮之间。第三期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为公元前3200~前3000年。▲陶鬶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9:15: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