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冒出阵阵黑烟,考古队扔进只活鸡,进入后专家捶胸顿足
郭沫若最想挖的古墓,冒出阵阵黑烟,考古队扔进只活鸡才敢进
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他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一名历史学家,尤其是在考古学方面颇有研究。作为一名文学家他对国之瑰宝《永乐大典》一直怀有执念,这是一本巨大的“百科全书”,堪称旷世经典巨作,但是它的副本多在战乱中佚失,所以郭沫若一直有种强烈的渴望,那就是在有生之年找到《永乐大典》的正本。某日,郭沫若得到一个消息,据称《永乐大典》可能藏在万历皇帝的定陵,于是考古界挖掘的第一座皇陵就是从定陵开始的。

1956年,考古队开始着手发掘定陵,但是那时候还缺乏考古经验,几天过去了,连地宫的入口都找不着。无奈之下,一位老专家叫来一个学徒,叫他闲着没事就在周围拓字,将见到的所有文字都记下来。某天,这位学徒找到了3个字,但他第一个字不认识,于是就去请教老专家。结果老专家见到后开怀大笑,原来这3个字是“隧道口”,也就是说这就是地宫的入口,至此考古队终于摸着定陵的门。
接下来考古队与民工开始了挖掘,那时条件简陋,没有先进的机器,全靠人力生挖。最后终于挖到了一个小石碑,上面写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也就是说找到金刚墙才算真正找到地宫的大门。接下来的发掘比较顺利,不久考古队终于挖到了金刚墙。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面金刚墙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结实,相反几块砖还出现了松动,考古队长没怎么费力气,就从墙上拔下一块砖。
令所有人猝不及防的是,拿掉一块砖之后,地宫里突然冒出阵阵黑烟,还伴随着一股呛人的气味。那时考古队还没有发掘皇陵的经验,大家担心墓中会不会出现影视剧中的场景,里面布满了各种机关,或者放出毒气等等,简直不敢想,所以大家也不敢草率进入地宫。那怎么办呢?后来有人提议送只活鸡进去试探下。
于是考古队连忙派人买了只大公鸡回来,从金刚墙上的洞扔进地宫,之后大家在外面等了7天,直到第七天,大家还听到公鸡在里面打鸣,才敢陆续进入地宫。
不过后来的发掘证明,这次考古挖掘简直是考古史上的一场灾难,因为当时的技术太落后,尤其是针对文物的保护技术几乎还没什么概念,大量文物一出土,由于瞬间的氧化作用而被破坏,令人痛心疾首。更令郭沫若受不了的是,找遍了墓中的每一个角落,也没发现《永乐大典》的影子。

《永乐大典》不在定陵,那会在哪里?此时流传出一种说法,那就是《永乐大典》在嘉靖帝墓中。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嘉靖帝非常喜爱《永乐大典》,并不惜花费巨资命人抄写一份,但是还没抄完,嘉靖帝就驾崩了。隆庆帝即位后,命人赶工继续抄写,直到完工后将副本留下,把正本陪葬在父皇的墓中。
那《永乐大典》真的藏在嘉靖墓中吗?郭沫若对此坚信不疑,但是鉴于发掘定陵的失败教训,国家否定了继续挖掘嘉靖皇陵的计划,所以《永乐大典》藏在哪里至今是个谜…

脚踩泥巴,头顶理想,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人大考古19级本科生实习纪实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8:18:310000严耕望:通贯的断代史家——吕思勉
问你说吕思勉先生也是一大家,可否提出一些评述的意见?答吕思勉先生字诚之(1884—1957),江苏常州(武进)人。他的治史与两位陈先生不同,他是宾四师的中学老师,但两人治学蹊径也不相同。综观他一生的治学成绩,可以称之为通贯的断代史家。0001先王崇拜:汤商与殷商的问题
【编者按】干支纪时系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这里刊发郭静云教授关于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来源及其意义和背景的分析与观察。一共三篇,本文为第三篇,欢迎转发和关注。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06:110000歇猎龙:南美洲大型食肉恐龙(长9.5米/距今9300万年前)
在七大洲中,南美洲虽然不是发现恐龙最多的地方,但这里是出土大型恐龙最多的地方,前面介绍的大型食草恐龙萨尔塔龙算一个,史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算一个,今天小编将为大家带来的是歇猎龙也算一个,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歇猎龙基本资料体型:歇猎龙是一种南美洲的大型食肉恐龙,它体长9.5米,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85位,生活在距今93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9:37: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