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呼中北山洞考古初步复原了远古时期的植被类型和气候环境
近日,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孙阳、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长明和巩义市三彩实验学校张亚杰,联合发表在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北方文物》上的“大兴安岭呼中北山洞遗址孢粉分析与环境考古初步研究”文章,通过对北山洞遗址的孢粉分析,首次科学论证并复原了大兴安岭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早期鲜卑时期的植被类型和气候环境,填补了大兴安岭相关领域空白。

北山洞遗址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碧水镇西北约2公里,西南距呼玛河支流约250米,南距呼中区约25公里,洞口海拔高程约540米,与呼玛河谷地相对高差约93米,中心坐标为北纬52°07′59.1″,东经123°39′4.26″。遗址由洞穴和洞口岩棚区两部分组成,洞口外部岩棚下方区域为遗址文化堆积的核心分布区。

2014年8—10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试掘,出土石器、陶器、铁器、骨器、料器等遗物700余件。2016年9—10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主动性发掘,共清理灰坑3座,灶址或用火遗迹16处,出土和采集陶器、石器、玉器、动物骨骼标本等遗物共计1800余件,同时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汤卓炜教授等在文化内涵明确、出土遗物多、堆积丰厚且层次清晰、完整、典型的遗址剖面,采集了13个孢粉土样,并严格按照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环境考古实验室考古遗址地层孢粉分析实验标准流程进行科学考古。

研究结果表明,北山洞遗址第一期文化遗存年代推定为距今14200—13700年左右,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是整个遗址人类活动时期中最冷的一个阶段。当时大兴安岭先民以狩猎采集为生,石器工业类型以石叶工业为主,植被以灌木草原为主,零星分布有榆科为主小片林地,气候干燥偏凉并持续恶化变冷。第二期文化遗存年代推定为距今9600—95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早段,这段时期遗存中没有发现遗迹,遗物仅为少量石器,大兴安岭先民主要活动区域较小。气候仍是较为温暖湿润,较上一时期相比有变干燥的趋势,植被以草原为主,局部生长有小片森林。第三期文化遗存年代推定为距今8000—77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晚段,出土遗物数量最多,包括陶器、石器、玉器等,大兴安岭先民活动区域逐渐扩张且活动频繁。新石器时代早期环境较旧石器时代晚期气温升高,气候变得温暖湿润,但其间发生了变干变冷的小幅度气候波动,而后又回转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植被类型也随气候变化,一些喜好温暖湿润环境的植物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据更大比重,植被较为茂盛,森林面积也在扩大。第四期文化遗存年代推定为距今6700—63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中期,遗迹仅发现一处且遗物数量较少,大兴安岭先民可能因为寒冷退回到前期生活的中低纬度区域中。该时期气温开始下降并变得干燥,气候开始干凉化,植被类型大体不变,但以桦木科为主的森林开始变为以榆科植物为主的森林。第五期文化遗存年代推定为距今5300—49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迹数量略增多,遗物数量依然较少,大兴安岭先民活动较少。这一阶段气候经历了一番暖湿波动,之后又恢复到近似于上一时期结束时的干凉环境,植被仍以灌木草原为主,局部地区生长有以榆科为主的小片森林。第六期文化遗存年代为鲜卑时期,距今3300—1150年左右,遗存中遗迹遗物数量均较少,但器物形制与东北地区几处鲜卑时期遗址出土的同类器接近,可能是鲜卑时期有人偶然到此生活。这一时期气候相对暖湿并经历变凉、变干的过程最终进入现代暖期,植被以灌木草原为主,乔木和桦木科比例有所增加,榆科相应减少,森林分布面积不断扩大
曹斌:西学理论发展与中国考古学研究的自觉
新世纪的中国考古应该站在世界学术的最前沿,思考中国考古的现在和未来。提倡在考古学研究中贯彻田野精神,让考古材料重新说话。多手段分析发掘获得的“实验数据”,以实证主义的原则,置身本土文化以古人的视角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等。并率先讨论作为考古学的考古学,建立独立的学科体系。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8:19:320000中国文化史上最诡异的“甲骨诅咒”现象,发现第一人投井自殉之谜
殷墟甲骨——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中国有一种很古老的文字,与西亚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一起,并称“世界三大古文字”——这种文字,就是“甲骨文”。(甲骨文)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01:450002让北京古典名园“活”起来——《园说》系列图书推介
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编著的《园说Ⅳ——这片山水这片园》,将于2023年5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园说》是同名展览图录,已连续出版四年。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17:450000新书推荐 | 《寻夏记——二里头考古揭秘最早中国》
作者:侯卫东、贺俊、杜金鹏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月版次:1版1次ISBN:978-7-5711-1586-9定价:78元内容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2:39:370000老太拾荒捡到8斤金饰,熔化后卖了3000块,专家:4亿就怎么没了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光中,我们的祖先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各种绚丽的文化和精美的文物。任光荏苒,这些精美的宝物都已经变成了古人曾经存在的证据,每一件文物的出现都预示着一段新的历史谜团即将揭开。但因古代战乱频繁的原因,很多珍贵的文物都流落在人间,并被百姓发现,就比如内蒙古拾荒老人捡到金饰的事情。我要新鲜事2023-07-10 20:49:1600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