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区布局渐露真容——陕西西咸新区秦咸阳城遗址

(海报设计:崔晓雪)
▲陕西秦咸阳城遗址视频资料
发掘单位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许卫红
#十大考古#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今西安市主城区以北18公里。城址以渭水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北区考古工作已开展逾60年,众多的成果为中国古代城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十一五”之后,咸阳城考古进入了新阶段。借助于前人的丰硕成果,基于渭水贯都、城墙遗存久寻无踪的事实,对这座从王国之城到帝国之都的遗址,选择了在城市手工业考古视野下,全面考虑自然地理因素,以线状织网、点状突破、片状画圈的工作思路,推进了城址功能区布局、内涵和关系的研究。
渭河北岸自南向北分别是河川地、台地、塬地。咸阳城遗址宫殿官署区分布于东北部台地,郭区分布于西南部河川地,秦陵与国人墓地分布于西北部塬地。
宫殿官署区内建筑分布密集,现存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北部为东西长4.5公里的人工壕沟,南部为高差达20余米的河川地与台地交界,二者构成了防卫体系及区界。
宫殿官署区内的西部、北部、南部各发现宽度超过50米的道路,构成一横两纵的主干道路网。一横位于北部,向西骤窄通往墓葬区;一纵位于西部,向北正对望夷宫遗址;另一纵位于南部,与渭河古桥遥相呼应,多层路面、路基垫土厚度超过1米。
宫殿官署区西部、北部为面积达230万平方米的官属手工业制作、管理及物品存储区。其中有大规模骨器制作、金属冶铸、铸币、石甲胄、石磬的生产,产品主供皇室,但缺乏原料初加工遗存。已揭露曲尺形府库类建筑一座,出土大量刻文为“北宫乐府”、数字及音律的石编磬,明确了渭河以北宫区的指称。

▲2号地点 官署区秦府库建筑出土石磬现场

▲2号地点 官署区秦府库建筑出土石磬部分铭文

▲4号地点 官署区骨料、骨器堆积坑试掘

▲4号地点 官署区试掘出土部分骨器

▲7号地点 官署区石甲胄作坊出土甲片

▲7号地点 官署区石甲胄作坊出土铁工具、铜条

▲7号地点 官署区石甲胄作坊发现灰坑内堆积石料、甲片
6号高台建筑位于扇形台地最大径处,与东、西侧建筑群呈“品”字形摆布,南与一纵道路相对。发掘显示,此建筑夯土台基总高11.3米,顶部残存台阶与斜坡并列通道、曲尺形墙体、壁柱和涂朱地面,室内复原面积约1000平方米。夯土三层落差,地基平面近方形,面积达1.6万平方米,体量巨大,气势恢宏,具备政务大殿的条件。西北部发现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附属建筑一组。

▲13号地点 宫区6号高台建筑顶部航拍

▲13号地点 宫区6号建筑西北附属建筑发掘区航拍
在20世纪,考古工作者在西南部河川地发现了面积约75万平方米的手工业作坊遗址。现该区确定面积近960万平方米,包括多门类手工业原料加工和日常用品生产,与官署区存在原料供给关系,两者构成产业链上的衔接。同时房址、灰坑、窖藏坑、水井等居址类遗存,尤其是大量高等级建筑材料、三十余种民营陶文、大量六国货币的发现,充分证明该区存在商业贸易和管理机构,具有郭区的部分功能,属秦代内史所辖。
这个区域内目前勘探发现纵向道路4条,宽度小于7米,与宫殿官署区道路规格等级差别明显。北部发现一条东西断续分布长达9公里的湿地环境,局部有人工沟渠和3处大面积静水。最东部淤泥堆积面积达36万平方米,平均厚度为3.5~4米,形成时代不晚于汉代。“始皇微行咸阳,与武士俱,夜出,逢盗兰池”“始皇引渭水为长池,东西二百里,南北三十里,刻石为鲸鱼二百丈”“(汉景帝)后九月,伐驰道树,殖兰池”,这处湿地和水系为解开兰池之谜提供了依据。而作为一处重要的水利设施,也形成了宫殿官署区与郭区之间另一道重要的分隔、防御线。

▲13号地点 宫区6号建筑西北附属建筑排水管道

▲13号地点 宫区6号建筑西北附属建筑铺砖廊道

▲6号宫殿建筑遗址发掘现场

▲6号宫殿建筑遗址发掘现场

▲出土石磬整理

▲田野考古调查
通过近年的工作,秦咸阳城北区的动态布局面貌逐渐明朗。其宫、署、郭各区分列,利用人工壕沟结合水系、台塬等自然环境区分各功能区界域并形成防卫体系。府库建筑所在官署区的确认,解决了咸阳城“北宫”中宫、署关系;6号高台建筑处宫区核心位置;石甲胄和石磬的发现,拉长了城市考古的视角,搭建了都城与秦陵研究的桥梁。手工业产业链的衔接,拼合了北区的整体面貌,经济职能得以显现。

▲2号地点 官署区秦府库建筑遗址三维影像总平面图
“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桥横南渡,以法牵牛”。随着北区少府、内史等经济管理机构成为主体,秦始皇最终为帝都咸阳勾画了一幅“法天”的远景。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张若静
复 审 | 郭晓蓉
终 审 | 李 政
2003年,内蒙古出土血红棺材,掀开女尸面纱后考古人员:危险,撤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如果仅有史书上的记载,有时并不能算是历史事件强有力的证明。有的时候,真实且具有真实性的事物,才能算得上历史的见证者。但是史物的发现,有时也要靠机遇巧合,比如说知名的海昏侯墓就是公安机关在破获一起盗墓后的贩卖交易后被发现的,众所周知的兵马俑也是在村民打井取水的过程中发现的。就在2003年,内蒙古通辽市吐尔基山上发现了一座墓葬,是在当地工作的采石场工人炸山开石的过程中发现的。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4:00:490000欧洲食肉恐龙:挺足龙 化石失散多年(仅寻回一块颌骨)
挺足龙是一种异特龙超科恐龙,它诞生于白垩纪的早期,最早一批的化石是在法国发现的,最初被私人收藏,因此在收藏人死后这套化石就失散了,不过还是有一些挺足龙的铸型骨头被存放在巴黎的博物馆中,其中包括着大部分的腿骨,也算是足够科学家对其进行研究和了解了。挺足龙的外貌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9:56:250000金字塔可能并不是法老陵墓那他究竟在哪里?(法老陵墓)
真正的法老陵墓是在金字塔旁边的一个小土丘。在我们进行考古观察的时候,一直都认为金字塔可能是古代埃及某个法老的陵墓。是随着我们对于金字塔研究越来越多,才慢慢的发现。那次他可能并不是一个陵墓,而是一个特殊的技术,这个建筑现在是做什么用处的还尚未可知。法老陵墓的位置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4:06:380000阴历六月有一个最特别的日子,不少俗神这天过生日,民间至今相信
阴历六月二十四的说法本文作者倪方六夏季最后一个月——阴历六月,显然不是一个舒服的月份。正处三伏天,烈日炎炎。但六月也是浪漫的月份,古人雅称为“荷月”。宋人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亦称,“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且来花里听笙歌”,说的都是阴历六月。荷花给六月带来了热情,带来了快感,带来了凉意。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28:160008汉朝贵族夏季空调房叫“清凉殿”,有多高级?休息时还有女侍摇扇
汉代贵族的清凉殿本文作者倪方六夏天谁都想凉快些,在现代这很方便,制冷设备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普通人家都可以用上空调的,但在古代,或者说30年前还是稀罕物,家里能有一台窗式小空调算相当有钱了。现代制冷设备都是利用人工冷源,古代夏天降温使用的冰块,都是天然的。冰块,一直是古人避暑降温的重要冷源之一,这种利用天然冷源给房间降温的手段,至今如此。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44: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