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圆光寺区》在浙江大学正式发布
遗产编辑中心
5月28日,历时八年而成的《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圆光寺区》在浙江大学正式发布。这部报告是第一部系统呈现石窟寺数字化考古成果,并探索数字化技术介入条件下石窟寺考古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方法论的范例。

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讲话,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旅厅副厅长卫忠共同揭幕,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中国古遗址保护协会石窟寺专业委员会主任孙英民致辞。
须弥山报告的整理出版,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佛教考古和新中国考古教育的开创者宿白先生的长久心愿。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固原市原州区须弥山文物管理所,于2011年联合启动第三次须弥山石窟考古调查。当时,正在探索数字化测量技术的浙大数字化团队加盟,开始了数字技术介入条件下须弥山石窟全面调查测绘工作。

宋新潮对《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圆光寺区》的正式发布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考古报告坚持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是数字化技术、测量技术、测绘技术和考古学整体应用的重要尝试。报告认真记录了整个过程,对文物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出应有贡献。

何莲珍在致辞时表示,我国考古工作进入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开展须弥山石窟考古调查,对于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今后大家能进一步发挥各方优势,深化合作,让更多的文物“活起来”“走出去”,共同为中国考古工作发展贡献力量。
孙英民在致辞中说,本报告是一部数字化介入条件下以记录和呈现遗迹与遗迹关系为核心的石窟寺考古报告。石窟寺考古报告的整理和出版工作,可为系统推进石窟寺考古研究提供大量第一手科学、完备的数据资料,能够为石窟寺考古不同领域的研究注入强劲动力。
揭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泓先生发来贺信:石窟寺考古报告中的主要程序,一是报告编写者对石窟内容的认真负责的观察记录,二是科学精确的测图。《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圆光寺区》,对上述两项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绩。期望各位能继续奋进,早日完成全部《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并能将对须弥山石窟的研究达到完成最后的学术程序:“关于社会历史的、佛教史的和艺术史的综合研究”,引领中国石窟寺考古研究攀上新高峰。
“数字化技术的工作目标是为记录石窟寺的遗迹服务的,甚至计算过程也要遵循考古学科学客观的要求。”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
当天,与会专家学者还参加了石窟寺考古报告编写相关问题座谈会、浙江大学考古学科建设规划论证。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文物出版社总编辑张广然出席。
秦始皇陵外围发现的竹简 揭露秦始皇为人(秦竹简)
秦朝留下来的竹简说明秦始皇不是个暴君。2015年,在湖北里耶古镇的一口枯井中发现了秦代竹简。这些秦朝的竹简可是连司马迁都没有见到过,专家们第一次看到秦简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枯井中发现的秦代竹简36000多枚,20多万,他们清晰记载了秦国当时的法律、赋税、徭役等等方方面面关于秦国的法律法规。秦竹简我要新鲜事2023-12-08 19:56:330000神秘的“三星堆”,为何会突然停止挖发掘,背后的原因不简单
在遥远的中国大地上,隐藏着一个神秘的遗址,三星堆。这个遗址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吸引着无数冒险家和历史爱好者的目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交织编织,而考古学家们对这个神秘之地的探索正逐渐揭开其中的奥秘。他们挥动着锄头、刨子,一寸寸地挖掘着土壤,希望能够揭开过去的面纱。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24:370004考古发现真实天使的残骸,脊部长有翅膀(婴儿天使)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天使,曾经有宇航员拍到白衣天使,还有人见过罕见天使头发,但对于这个“天使人”在现实中似乎是不存在的。但考古学家推翻了这一结论,他们发现了天使的残骸,这个天使长有一双翅膀,看上就像极了天使,一起来看看这位天使的残骸。脊部长有翅膀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04:090000当法界遇上人间:敦煌壁画解读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20:45:0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