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卷,12册,917万字,276位学者共同完成,皇皇巨著献礼中国考古百年
12月29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新书发布会在京召开。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兼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赵川东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276位学者共同完成
献礼中国考古百年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是在王伟光先生的倡议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担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担任总策划、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陈星灿担任副主编,组织、调动全国甚至海外的科研力量,最终由276位专家学者共同撰写完成的。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号:20&ZD245),首席专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巍研究员。

中国现代考古学自1921年诞生,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在这一百年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考古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在百年诞辰之际,出版一部综合性的学术史,系统回顾百年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探讨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路径,作为对中国考古学百年诞辰的献礼,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会上,该书主编、副主编先后致辞,王巍回顾了图书从倡议、策划撰写、编辑到出版的全过程,对克服困难完成撰写任务的专家学者和认真负责的编校团队表示感谢;赵剑英表示,该书对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掌握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史的学术话语权、加强考古成果的传播普及具有重要意义;陈星灿说,这部回顾中国现代考古学学术发展史的著作,对于献礼考古百年,致敬考古先辈,鼓励考古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意义重大。
会上还举行了新书揭幕仪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向国家文物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赠书;参会领导向作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11位专家代表线上线下发言。

新书揭幕仪式

赠书仪式

向作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4卷,12册,917万字
中国考古学研究的百科全书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共四卷,分为十二册,共计917万字。全书把百年来的中国考古学分为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时代考古、秦汉到宋辽金元明清时代考古、科技考古以及各个考古学专题研究四大部分,将每部分分解为50个左右的研究课题,每个研究领域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进展的脉络来回顾,主要内容包括:对于各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考古发现、重要研究成果的出版,对于相关领域研究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的提出,新的研究理念和新的理论、方法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等,并结合国内外学术背景与动态进行分析和点评,包括对今后该领域发展方向的前瞻。
此外,还请各撰写人提供相关领域的大事记,以增强本书的资料性。通过这部书,读者可以了解中国考古学各个领域、各个研究课题的相关考古发现和研究过程以及最新进展。可以说,这部书是一部独具特色、名副其实的中国考古学研究的百科全书。
参加此书撰写的作者,均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功力深厚的一流学者,其中绝大多数是“五零后”和“六零后”的学者,也有一部分是请“五零后”或“六零后”的学者领衔与年轻的学者合作撰写。还有一小部分内容是请“985”高校近年毕业的博士来承担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书是中国考古学老中青相结合,通力合作完成的。这部书是中国考古学百年史上文字体量最大,内容最丰富,参加撰写的学者最多的集体著作,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当今考古学界的学术水平。
这部书的读者对象是从事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学者和在校从事中国考古学学习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学者,使他们得以了解中国考古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历程和成果。此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对中国考古学和中国古代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通过这部书了解中国考古学百年来各个研究领域走过的历程。从这个意义说,这部书将会成为中国考古学界与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学者、青年学生以及对考古学感兴趣的民众相联系的桥梁。

该书的出版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精神及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 周年贺信精神,“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重要举措,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及其历史发展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意识;有利于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国家软实力;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遗产编辑中心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地下文物看陕西:陕北商文化
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陕北的清涧、绥德等地就有商代青铜器的发现。器类主要有鼎、甗、簋、爵、觚、斝、罍、瓿、壶、盘、勺、斗、匕、刀、剑、戈、钺、戚、斧、镞、锛、泡等。陕北发现的礼器和兵器与安阳商文化同类器物相似,工具、武器中的蛇首匕、马头刀、三銎刀等与晋西北、冀北等地发现的北方草原文化面貌基本一致。结合文献中的零星记载,学者们多认为其与土方、鬼方等北方文化有关。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0:36:340000中亚厚头龙科恐龙:费尔干纳头龙 化石仅几颗牙齿
费尔干纳头龙目前的种属还是谜题,因为仅仅只在吉尔吉斯斯坦出土了一些牙齿化石,所以最初原本是判断它可能属于一种厚头龙科恐龙,并且认为它是其中最原始的恐龙种属之一,诞生于1.2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但是之后又遭到质疑。费尔干纳头龙的化石研究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3:53:320000陕西发现最大商朝遗址 有着九个贵族墓地(商朝贵族)
陕西发现的清涧寨沟遗址是当前发现的最大的商朝遗址。在今年的5月三十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工作会,而这个工作会的内容就是主要围绕着河南以及河北商朝文化遗址所展开的,除了这两个商朝文化遗址被发现之外,在我国陕西地区还发现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的商朝遗址。就是来自于陕西清涧寨沟,不光是规模最大,而且保存也是最完整和最为丰富的一个遗址。贵族墓地我要新鲜事2023-07-12 20:00:260000洛阳出土的令彝 信息量极大的青铜器 出现了两座城和两座宫殿
1928年,在洛阳的马坡地区出土了一件名为“令彝”的青铜器,也被称为“作册令方彝”,它的铭文共有14行185字。这件青铜器被确定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的铭文记载了大量有关西周初年的历史事实。令彝铭文提到了洛阳的两座城市:成周和王城,以及两座宫殿:京宫和康宫。这些记载可以追溯到约3000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宫殿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6-21 20:17:4300015秦始皇陵是秦始皇的吗?史学家的3个问题,证明主人不是秦始皇?
我要新鲜事2023-07-02 20:51:4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