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南京栖霞上梅墓村东晋蔡氏家族墓地的发掘收获
上梅墓村东晋蔡氏家族墓地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上梅墓村村北,栖霞山的东南侧。2021年3月底,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发掘执照,组织发掘队伍进场,安装监控,对周边区域进行开展调查、勘探、发掘工作。整个现场工作于2021年6月底结束,共清理墓葬7座,其中东晋时期砖室墓3座,明清竖穴土坑墓4座。砖室墓,编号2021NQSM1~M3(以下简称M1~M3),形制均为凸字形单室券顶墓,出土有青瓷碗、盏、陶凭几、陶饼、陶盘、滑石猪、墓志砖等重要文物。现简要介绍如下:

发掘航拍
M1
墓葬形制为“凸”字形单室券顶墓,方向160度。破坏严重,西壁、墓道和顶部不存。墓口现存长8.72米、宽1.3~1.57米,由排水沟、墓道和砖室三部分组成。排水沟残长2.66、宽0.37米;墓道已破坏殆尽;砖室由长方砖砌筑,长6.04、残宽1.3~1.57米。由封门、甬道和墓室组成。封门砖墙残高0.18~0.89、残宽1米。甬道长1.13、宽0.9米,残高1.81米,自墓底向上1.03米后开始起券。墓室长3.76、宽1.3~1.57米。墓室后部设有棺床,东西长3.24、残宽1.3~1.57米。M1盗扰严重,仅在填土中出土陶凭几、四系罐残片。
M2
位于M3的东侧,墓道打破M3排水沟。墓葬形制与M1基本相同,方向162度,为夫妻合葬墓。M2墓室后壁上部被破坏,其他结构保存较好。墓口现存长11.4、宽1.64~2.62米。排水沟平面形状呈长条状,自封门外向东延伸至东壁内,发掘长度13米。砖室内不见棺床,出土随葬品主要有陶凭几、陶饼、青瓷碗、滑石猪、墓志砖等。墓志砖砖文为:“济阳郡圉县蔡盱字仲舒”和“夫人琅琊郡临沂县王氏字邵子”。

M2墓志砖

M2发掘照片

M2出土遗物
M3
位于M2的西侧,M1的东侧。墓葬形制与M1基本相同,方向161度。M3券顶被破坏,其他结构保存较好。墓口现存长12.55、宽1.32~2.62米。排水沟平面形状呈长条状,自封门外2.46米处,向东延伸至东壁内,打破M2,发掘长度26.95米。墓室顶部为券顶结构,券顶破坏严重,仅存几层起券砖。墓室内部砌有棺床和祭台,棺床长4.5、宽1.65~1.66、高出铺底砖0.16米。棺床南侧砌筑有祭台,平面呈长方形,长0.95、宽1.25米。出土随葬品有青瓷盏、钵、陶凭几、陶盘、铁器、墓志砖等。墓志砖砖文为:“济阳郡圉县蔡台字道祖”。
依据墓葬形制结构、出土随葬品器型特点分析,我们判定这三座墓葬的年代为东晋时期。这三座墓葬虽经盗扰,但墓志砖位置明确,尤其是M2共出土六块墓志砖:1块位于墓室内,封门外两侧各一块,封门上三块,这是以往从未发现的重要现象,对研究丧葬礼俗有着重要意义。
从M2和M3出土的墓志砖,可以确定为蔡氏家族墓葬。M1虽未出土墓志砖,但其形制结构同M2、M3相同,方向一致,距离相近,其应和M2、M3为同一时期家族墓葬。此外,1966年曾在附近发掘东晋蔡冰墓,出土墓志砖砖文:“济阳圉蔡冰字道坚”。我们可以推测该区域可能为东晋时期蔡氏家族墓地。据《晋书·蔡豹传》记载:“蔡豹字士宣,陈留圉城人”。陈留郡为汉武帝元狩元年建置。济阳郡在西晋惠帝时期分陈留郡,先置为济阳国,后除为济阳郡。由此可知,这三座墓葬的墓主人可能与蔡豹为同一宗族。济阳蔡氏墓地的发掘为近年来首次发现,继“王、谢、颜、温、高”的士族门阀墓地又一重要发现,为研究济阳蔡氏世系、士族间的联姻、门阀政治制度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作者:王富国、王滨
作者单位:南京市考古研究院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盗墓者口述:我咋参与盗墓的?老板说有体力活,工钱150元一天
我是怎么成了盗墓贼的?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出来好几年了,此事也过去好几年了。我时常想,我是怎么就成了盗墓贼的?还因此坐了18个月大牢。我的身份证名字就不说了吧,这毕竟不是什么好事,就叫我李昌红吧。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13:580000刘梦溪:陈寅恪的“哀伤”与“记忆”
世间凡读寅老之书者,知寅老其人者,无不感受到他内心深处蕴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哀伤和苦痛,而且哀伤的意味大于苦痛。按心理学家的观点,“哀伤”和“记忆”是连在一起的。那么都是一些什么样的“记忆”使得陈寅恪如此哀伤以至哀痛呢?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55:530000探源中华文明 倾听燕赵跫音
追寻人类历史足迹,探索中华文明源流。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河北,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区域,在这些阶段均有体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4:12:08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周原遗址
周人的发祥地和灭商以前的都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的北部,东西约3公里,南北约5公里。史籍记载,周人的首领古公亶父约于公元前12世纪末或前11世纪初,自邠迁至此地,开始营建城郭,作为都邑。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迁都于丰后,这里仍是周人的重要政治中心。至西周末年,由于西戎入侵而成废墟。▲周原遗址分布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1:34: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