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20个项目入围终评
2月26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 ! 根据投票结果,得票数前20位的项目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入围终评项目名单
(以时代早晚为序)
1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2 山西夏县师村遗址
3 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
4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
5 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
6 浙江余姚施岙遗址
7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8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9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10 浙江衢江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
11 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
12 江西樟树国字山战国墓葬
13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
14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15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16 西藏拉萨当雄墓地
17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18 河北正定开元寺南遗址
19 黑龙江阿城金上京遗址
20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本次初评,评选活动办公室共发出选票227张,其中团体选票91张,理事选票136张。各团体和理事踊跃投票,共收回有效选票209张,评委参与率92.1%。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参与初评的重要考古成果众多。部分考古发现得到评委的一致认可,得票数第一的项目以209票全票入围终评,位列前十的项目得票数均在149票以上,多个项目得票数相同,竞争十分激烈。
入围终评的20个考古发掘项目,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覆盖地域广
从遗址年代来看,入围终评的20个项目中,史前考古7项、夏商周考古6项、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1项、唐宋元明考古6项。史前考古成果依旧丰硕,夏商周考古与唐宋元明考古齐头,紧随其后。
从地域分布来看,入围终评的20项考古发现来自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西、浙江、四川、陕西、甘肃5省均有2项入围,占据初评半壁江山。其余河北、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西藏等地区各有1项入围。入围项目分布省份广且地域分布比较均匀。





遗迹种类多样 遗址内涵丰富
从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到仰韶时期史前聚落,从周原遗址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到“未曾使用便罢建”的明中都遗址,从大漠孤烟直、人迹罕至的边疆烽燧遗址再到古今叠压引得市民围观的开元寺南遗址......随着中国考古学不断向纵深拓展,遗址格局的逐步清晰、历史文化内涵的日益丰富也同样反映在入围项目中。
仰韶时期三处聚落遗址同时入选。山西夏县师村遗址是迄今在山西南部聚落遗存中发掘内容最为丰富的仰韶早期遗址;陇原大地上拥有三重环壕的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实证了甘肃东部黄土高原是仰韶文化又一核心;河南南阳黄山遗址不仅发现了仰韶时期大型聚落,其玉器加工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填补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作坊的空白。此外,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发现的“史前木构豪宅”、见证沧海桑“田”的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出土“第一长文木觚” 的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无不令人惊叹,经过考古人的不懈努力,重要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不但建立起历史的时空框架,更丰富了历史的脉络与枝叶,在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中意义重大。





考古探源 看见中国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学术课题的实施,已经成为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不但肩负着探究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任。我们从哪里来?何以中国?何以华夏?考古以实证解决了我们的疑问。
此次入围终评项目中,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西藏拉萨当雄墓地、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等8个项目均为“考古中国”重要成果。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发现,让我们看到在距离中原地区遥远的沙漠,一群唐朝戍边官兵于孔雀河畔护平安;纵横三千里的吐谷浑,尽管史书中只有零星记载,但考古发现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这个神秘的高原古王国,兼具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特点,揭示了我国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实证;坐落在拉萨北部当雄草原的吐蕃时期大型封土墓,遗址内出土的雄狮鸟纹金耳勺也好、围棋子也罢,无一不表现出与中原文化的密切联系,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实证。
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依托田野考古实践和考古出土各类实物资料,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提供科学的学术支撑。随着一系列考古发掘项目的顺利开展,在研究人类起源与演化和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此次入围终评项目呈现出来的特点,则充分反映了这一趋势,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精彩、精致、精美的文化中国。





“老遗址”的新发现
此次入围的项目,主动发掘项目占大多数。这充分反映了中国考古学课题性越来越强、多学科合作更加紧密、学术目标愈加明确等主要发展特点,并不断推动中国考古学走向深入。
当前,我国考古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以三星堆为代表的考古发掘举世瞩目。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和稻城皮洛遗址,可谓是2021年度四川考古界“双子星”。登上虎年春晚的青铜大面具、“石破天惊”的阿舍利手斧令世人惊叹,这让“双子星”的入围毫无悬念,也成为最终入选十大的热门。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本是配合基建川藏铁路的考古调查,最终由基建调查转为主动性旧石器时代考古专项调查。这也印证了,当下基建考古不断加强课题意识,精细化和规范化程度日益提高。变“被动”为“主动”,不再是一味地完成任务、配合基建,而是始终将课题贯穿始终,将配合基建发掘视为解决学术课题的机会,不遗余力将研究做深、做透。
遵循边发掘、边保护、边研究、边展示的理念,今年,北白鹅墓地带着最新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美妆与美酒“卷土重来”。除了周代女性化妆盒,青铜壶中盛“果酒”外,遗址内出土的可爱“猫爪金”令网友直呼“太萌了”。
入围名单上的20个遗址名称,对于大众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对于广大考古工作者来说却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考古发现虽有偶然性,但是各项新发现绝非巧合,而是考古工作者几年甚至几十年间辛勤奋斗得来的,在多年坚持不懈努力下所取得的考古收获更是对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嘉奖。
入围项目中诸如陕西宝鸡周原遗址、陕西西安江村大墓、黑龙江阿城金上京遗址以及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均为延续数年的考古项目,这些遗址持续开展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多年,强调多学科的结合,这既是考古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研究和保护的需要。进一步体现了考古工作的深入程度,是“十大考古”评选的重要原则。
周原遗址的丰硕成果离不开考古人前赴后继的辛劳工作,周原考古历程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田野工作者发掘理念、方法与实践的进步。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也早在1982年就被定为第二批国保单位,近几年来开展的系统发掘,对明中都遗址获得了突破性认识。同样,长期以来金上京城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有限,自2013年来启动的《金上京遗址考古工作计划》不仅是为了配合金上京大遗址的保护工作而开展的一次有计划的课题考古,更为进一步推进对金上京遗址的科学认识和学术研究,为金上京遗址的有效整体保护。





入围终评项目资料提交要求
1500字左右的项目简介(word文档,文档里不用插入图片)精选15张左右的项目图片(jpg格式,以图片说明作为文件名)5张左右的工作照(包括项目负责人本人的清晰工作照、其他工作者的工作场景、合影等)3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形式不限,视频需配字幕,内容可以包括对遗址的简要介绍、发掘过程等,鼓励发掘者出镜解说)请认真核实并确定项目名称、发掘单位(含合作发掘单位,以发掘执照为准)项目负责人和汇报人名单及联系方式(后续新闻发布、宣传报道及荣誉证书等将以此为准)
以上内容请于3月10日前发送到邮箱:
因疫情原因,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的有关事项将另行通知。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传统书院文化遗产的价值及保护利用——以湖北新洲问津书院为例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组织,一般认为书院之名出于唐中期。湖北书院历史悠久,自孔子使子路问津并在湖北新洲开坛讲学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是湖北书院最为繁盛阶段,多达200多所,今存世尚有近100所。书院最初的功能主要是以修书、藏书为核心,后来演变衍生出图书征集、档案收藏编纂与出版、学术研究、宗庙祭祀、传承儒学、培养人才等功能。湖北新洲问津书院是其中的典型代表。01我要新鲜事2023-04-20 14:16:440001湖北发现疑李自成“大顺藏宝”,考古专家前来调查,发现更大疑团
湖北境内的一个神秘藏宝地本文作者倪方六“湖北”,成了今年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原因就不用说了。其实,湖北真是个好地方,境内有不少“宝地”呢,时不时会挖出金银财宝。湖北境内最有名、流传最广的藏宝传说,要算明末“大顺藏宝”,传是李自成从北京败退至湖北藏下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07:320000埃及发现一座古墓群 居然是木乃伊防腐作坊(木乃伊)
埃及发现两个木乃伊作坊一个用来给人制作一个用来的动物制作。在每个不同的国度都会有着不同的丧葬习惯,比如说在埃及区域,他们的古代丧葬习惯就是灰,把死去的人做成木乃伊,而在今年的5月多,埃及的相关考古部门就发现在他们的首都开罗南边几十公里之外的一个古墓当中。发现了两个木乃伊有关的建筑,不过这并不是古墓,而是木乃伊的防腐作坊。木乃伊作坊我要新鲜事2023-06-05 20:51:260000唐晓峰:中国的“两河文明”
近几十年来,在长江流域发现了不少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的考古遗址,长江流域的上古文化令人刮目相看。于是有人借用一个老词儿“两河文明”,称中国的上古历史是又一个“两河文明”。中国的“两河”,一个黄河,一个长江。0000冯尔康:“只有来学,没有往教”是教师应有的尊严
按:本文原题为《独立治学能力的培养——我和学生的真挚友情》,载《历史教学》2017年2月下半月刊。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35: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