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金石标丰碑 赓续立鸿篇——《陈介祺研究》书后
《陈介祺研究》一书,是孙敬明、吉树春、黄可三位先生合力主编推出的一部著作,也是孙敬明先生主持的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陈介祺研究”结项成果,更是陈介祺金石研究集大成的学术总结。

《陈介祺研究》(全三册)
主编:孙敬明 吉树春 黄可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定价:600元
清钱大昕《答西庄书》:“学问乃千秋事,订讹规过,非以訾毁前人,实以嘉惠后学。但议论须平允,词气须谦和,一事之失,无妨全体之善,不可效宋儒所云‘一有差失,则余无足观’耳。”
《陈介祺研究》总体来说,有六大特点:一是历时弥久,从课题立项到成果出版,积九年之功,心血可知;二是贤才齐聚,集卌余人,不以名论,专注治学,长幼咸至,共襄盛举;三是内容全面,涵盖陈介祺藏古、鉴古、释古、传古以及世家、姻娅交游、学术传承历史贡献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四是鸿篇巨制,全书计一百八十万字,并配以美图若干,丹铅焕彩、相互印证,心旷神怡;五是取材广泛,《桑梓之遗》等材料皆是首次公开发表,深藏馆库之材料,终得见之于世;六是编排有序,全书分上(统考会纂)、中(典型绎论)、下(遗珠摭拾)三编,上编十二章,主要从陈介祺研究历史、传承地位、主要藏品分类介绍研究等方面入手,中编十二章,主要从陈介祺学术地位、贡献、著述、书法等方面入手,下编二十三篇文章,主要是对陈介祺有关的金石文物、手札尺牍、拓本钤印、陶文瓦当等方面的研究,每编振纲分目,易于翻阅。
《陈介祺研究》所列内容丰富,无法一一评说。下面,我们选取其中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上编第四章《陈介祺的学术交游》,为山东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吕金成先生撰写,吕先生虽身处铁路系统,但对金石学研究颇深,思维发散,不受约束,将陈介祺学术交游之友朋,按照辈分分节,别出新意,让看似杂乱的亲朋关系,变得明晰易记。同时,又对阮元、李璋煜、鲍康、吴式芬、何绍基、王懿荣、孙文楷、吴重憙等人的金石成就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如考古专业年轻后学李亮亮副研究馆员撰写第九章《陈介祺铜镜收藏与研究》,不仅仅介绍陈介祺的收藏,还与最新考古发现相结合进行对比分析。又如由潍坊市寒亭区文管所所长崔永胜先生撰写第十章《陈介祺石刻陶泥造像收藏与研究》,在论及陈介祺主要收藏品外,后附簠斋藏石表,列明144种,且包含名称、时代、出土地、铭刻内容、入藏年月、现存何处、资料出处等内容,这些都是以前各相关学者研究涉猎较少的。
中编第三章《陈介祺传古思想与方法实践》,由潍坊学院教授王俊芳女史与黑龙江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胡志平先生合撰,将陈介祺传古思想与儒家传统思想进行结合研究,论证陈介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担当。第五章《陈介祺著述考略》,由安丘市教体局牛鹏志先生撰写。众所周知,过去百年间,收录陈介祺著述数量由数十种渐达近百种。牛先生执着学问,“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寻寻觅觅复寻寻,正如自己所说“综合诸书,阅诸馆藏,重为著录”,经他之手,现已达到330种,分为青铜器、玺印封泥、陶瓦石刻镜泉、经史尺牍综合四类,可谓陈介祺研究之功臣。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是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山东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台湾“中研院”史语所藏陈介祺有关资料,得益于秦明、卢芳玉、卫松涛、赵好、项顼、蔡哲茂诸君提供,为我们研究陈介祺藏砖善拓、陶文、手稿、家族旧物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下编文章,此前虽偶有刊发,但大都是近年新作。特别是《堂梓清芬》与《桑梓之遗》,一在潍坊市博物馆,一在山东博物馆,原为正副册,后分藏两馆,本次合璧介绍考释,实为幸事。
就目前来看,《陈介祺研究》一书已成为陈介祺个人专题研究的集大成者,尽收目前所见材料、实物并加以分析研究,给陈介祺其人、其学一公允评价。
陈介祺研究没有止境。我们相信,随着日后考古新材料不断被发现,后来者也将会继续我们现在的工作,续编《陈介祺研究》。
(作者单位: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宋奕璇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湖北这个地方太传奇,随便挖挖都能出宝,穷人挖坑埋尸挖出大钱窖
在湖北,有一极富传奇的地方,就是位于长江边上的黄石市西塞山。西塞山当地人俗称“道士洑”,乃中国境内的“宝地”之一,非常传奇,随便刨刨都能出宝。历史上的西塞山曾6次现宝。这六次分别是——明万历二十六(公元1598年)发现一金窖,犁地犁出来的;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发现一钱窖,寻宝刨出来的;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发现一钱窖,挖坑埋死小孩子时挖出来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05:330002农民挖到一块破铁卖30元 居然是千年文物(出售文物)
农民种树时挖到的一块破铁是五千年前红山时期文物。1981年,家住内蒙古的农民张凤祥山上种树时无意间挖出一块破铁。完工后,他将他带回家,准备卖给收废品的,换点钱给弟弟买糖吃。可没想到,弟弟看到这块破铁,直接让妈妈拴上绳子拖在地上当玩具碗,也就是这样在地上来回磕碰。张凤祥发现破铁身上露出翠绿的颜色,随后,他用清水将破铁清洗干净,没想到这是一块造型奇特的玉器。文物变现我要新鲜事2023-11-12 19:42:540003两周诸侯国族考古学与历史学融合研究的典范——读《小邾国历史文化的考古学研究》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12:590001观展:“湖熟之约——湖熟文化定名60周年纪念展”
2019年是湖熟文化命名60周年,为深度挖掘湖熟文化内涵,“湖熟之约——湖熟文化定名60周年纪念展”于12月26日在南京市江宁区会展中心开展,展览以图片和实物翔实地展示过去之湖熟和今朝之湖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进程中的文明价值。湖熟文化的故事,要从1951年说起。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13:220000考古学员实习时从一战国墓填土中发现一具人骨,真相难解
洛阳烧沟附近战国墓发现不解之谜本文作者倪方六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周边历代墓葬丰富,特别是城北的邙山,到处是古墓。唐诗人王建《北邙行》诗开头即称:“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沈佺期《邙山》一诗亦称:“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因为邙山墓多,古今盗墓者都盯上了这里。不只盗墓者喜欢光顾邙山,这里也是重要的考古实习基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41: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