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囤生 | 怀想谢老
2022年5月2日上午7时许,友微信:“谢老今早走了,心脏衰竭。”尽管早有预料,心还是一惊,谢辰生,1922年生,100岁,离开了他衷情一生的中国文物保护事业。
有一种说法,或者从某种角度来讲:谢老是一生只做了一件事的人,这件事就是为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不屈不挠努力奋斗。清楚记得多年前,孙家正部长在一次会上,说起文物系统一些老人(谢辰生等)对待文物保护的认真态度,用了“执拗”一词。我在文物出版、新闻宣传部门33年,对此深有体会。1976年,刚刚进入文物系统,时任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文物处副处长的谢辰生,在当时临时办公地点故宫城隍庙小院,给我们文物新人上了一课,主要是讲新中国文物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和内容,并以北海团城、建国门古天文观象台为例,述说了他和同伴们的保护实践。我在担任中国文物报社领导期间,谢老关心报社的建设发展,尤其是涉及文物法的报道和研究文字,谢老一丝不苟,非常警觉。有一次,我还在回家路上,谢老电话追来,说刚出版的报纸上,有一篇研究文物法的文章,有不准确和偏颇之处,要求我予以注意。一次参会,时谢老已年届90,见他大光其火,究其因,还是为有关文物法律法规修订事。
许多年来,在文物出版工作中,我们得到谢老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应该说谢老是承袭了文物系统老领导郑振铎、王冶秋心系文物出版事业的传统。郑振铎曾担任文物出版社编辑委员会主任,还具体帮助创建文物出版社印刷厂,从上海选调制版印刷技术力量。王冶秋对文物出版社的图书出版计划和杂志刊发文章,都是具体而微提出建议;1972年复社,他还帮助引进一批骨干力量。上世纪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盛世修书”,文物出版社参与了多项国家大的出版工程,如《中国美术全集》(全60卷)、《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全304卷)等,谢老都是这些大型系列丛书领导工作委员会成员,参加我们的会议,提出指导性意见。记得自1984年起,至上世纪末,我们承担大套图书,包括下文所说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图书,几近百卷。这样大的规模,资金成了大问题。实际工作中,在单位内部也有一定的阻力,多多少少影响了出版进度。我找谢老,他也发愁,有一次还近乎认真地说:家里原收藏有清大龙邮票,要是能找到换上几个钱,可以用在咱们出书上。谢老一颗炽热的心,令我感动!资金问题,最终还是谢老解决的。他亲力亲为,多方斡旋,商谈国家计委、财政部领导(房维中、刘积斌),争取到800万出版补贴,每年拨付文物出版社100万,连续8年。


在此特别说一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是中央领导亲自关心、中央宣传部下达文件、国家文物局具体承办的。谢老作为国家文物局顾问进入7人鉴定小组(谢稚柳、启功等),负责行政领导事宜。因鉴定成果是由出版物体现,文物出版社编辑、摄影人员随鉴定组工作。我作为编辑出版负责人,眼见谢老在8年的全国巡回鉴定中,每到一地,都要在开始和结束时,亲自到场,与老先生们交流,推动下一步工作。毋庸讳言的是,鉴定过程中,各种原因所致,老先生之间产生了一些不悦,多多少少影响了工作的进展。这里必须要说的是,多亏了谢老,由于他的影响力,再加上耐心细致的沟通工作,鉴定组的工作一直坚持下来!自1983年起,历经8年,行程数万里,共鉴定了8万余件中国古代书画。1995年在北京达园宾馆召开了总结会,鉴定组7位老先生悉数到场,大团圆结局!中国古代鉴定组成果丰硕,出版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全24册)、《中国古代书画目录》(全10册)。在这一基础上,还出版了《中国绘画全集》(全30卷)、《中国书法全集》(全18卷)。回想起来,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全程工作及出版项目,谢老付出大量心血,功莫大焉!



我初涉文物工作,周围老同志都亲切称谢辰生为“小谢”(其时他已年过50)。当时,局、社同在红楼办公,局里年轻人少,有事经常到社里抓“壮丁”。一次我为局文物处身患重病的任际奉“陪床”,晚约9时,“小谢”推门而入,跟老任拉家常,缓解患者情绪。我得知他是刚从红楼加完班过来,大脑即时闪出一个词:仗义!(当然,用“关心同志”更为正面)。那时,从老同志那里,得知在文化大革命的急风暴雨中,“小谢”不惧风险,有担当,和罗哲文等一起,保护王冶秋。“文革”后最初的一个阶段,王冶秋又一度蒙冤,“小谢”再次仗义执言,上书最高领导,为王冶秋辩诬,并获成功。约10年前,我原单位一老同志请“老文物人”小聚,我忝陪末座。席间,谢老饶有兴致地对我讲起在“文革”中,他利用时任中央领导寄来的一个信封,机智地避开了非正常年代阶级斗争的漩涡。

2012年,在单霁翔会长支持下,中国文物学会成立了古村镇专业委员会。我们诚聘谢老担任专委会顾问,他老人家欣然应允,还亲率我们赴清华大学拜访陈志华教授。2013年5月25日,谢老91岁高龄,赴浙江湖州参加专委会成立大会,并作了切中古村镇保护实际的感动人心的发言。那天,一行人考察荻港渔庄,担心谢老跟不上趟儿,我说另外安排专人陪他,谢老说:不用,我走得一点儿不比他们慢!湖州之行,谢老精气神十足,兴致极高!
毫无疑问,谢辰生是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标志性人物。如今,谢老走了,走得平静,走得安详!谢老放心吧,您心心念念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已经后继有人了!
作者:张囤生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比恐龙更可怕13种动物,来自远古的怪异巨兽
恐龙曾经是世界上的霸主,对我们来说恐龙就已经非常的可怕了,巨大的体型和攻击力让人毫无招架之力。但是还有比恐龙更可怕13种动物大家知道吗?下面探秘志的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比恐龙更可怕13种动物!比恐龙更可怕13种动物1、欧巴宾海蝎2、怪诞虫3、海果类动物4、牙形石5、甲青鱼类动物6、笠头螈7、水龙兽8、陆行鲸9、恐鹤10、巨型袋鼠11、雕齿兽12、石爪兽13、猛犸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44:180000谁盗了江村大墓?老婆发现丈夫藏裸体女俑,误认有花心吃醋致事发
谁盗了江村大墓?本文作者倪方六“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成了热词。今天(2021年12月1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线上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了几项考古研究成果,传说是汉文帝霸陵的“江村大墓”,终于被公开认定了——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凭什么认为江村大墓才是真正的霸陵?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41:290000陕西考古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最新贡献
在“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实习员王红英介绍,在蒋刘遗址中首次发现了仰韶晚期笄形骨器,其功能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还发现了大型环壕和成人墓地,属于近年来仰韶考古特别是仰韶晚期考古的重大发现,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考古收获。而在该遗址中发现的“割体葬”和“套头葬”,则体现出较复杂的文化内涵。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22:040000王迅:从商文化的分布看商都与商城
商都与商城的研究是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学术课题,研究者们曾围绕这一课题挥毫泼墨,发表了不少重要论著,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以往的研究,多从商都与商城的规模、形制、布局、建筑特征和年代分期等方面考虑问题。这里,我们以商文化的分布为主要着眼点,具体分析考古发掘所见商都与商城在商文化分布区域中的位置,进而结合其他情况,对这些商都与商城的作用与性质问题进行初步探索。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11:360002观点 | 牧业革命: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的催化
在家养动物中,黄牛、绵羊和山羊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它们不仅能提供肉、皮和骨等初级产品,也能提供奶、毛、畜力等次级产品,在衣食住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第一产业的主力,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原料和动力;在旧大陆西侧甚至有次级产品革命,是青铜时代城市化和复杂社会兴起的经济基础(Sherratt,1983)。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42:3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