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风雅中国——杨泓说文物》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12:150阅

作者:杨泓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定价:78.00元
杨泓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考古学家,他主攻魏晋南北朝考古,是中国美术考古的创始人,开创了中国古代兵器考古研究的先河,同时在佛教艺术方面颇有造诣。其个人著作颇丰,《杨泓文集》五卷6册已经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除了鸿篇巨著,杨泓先生还为报纸和期刊写过很多杂文。这些文章短小精悍,大多一千字左右;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笔生动俏皮,深入浅出,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览。文物出版社精选其中29篇文章,配上彩色插图,向文物爱好者隆重推出《风雅中国——杨泓说文物》。

本书平装,全彩,有250多幅精美图片,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分为文化篇和艺术篇两部分,其中文化篇讲述古人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艺术篇则引导读者去欣赏青铜器、玉器、雕塑、绘画等。小到针和镜子,大到椅子、屏风;文有扇子、香炉,武有戈钺、大炮;从三星堆铜人到古代相扑,从有凤来仪到龙舞晴空……杨泓先生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这些短文就像一根魔法棒,将冷冰冰的文物激活,让它们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的故事。而透过文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畅游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进而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下星空,转瞬千年,让我们跟随杨泓先生的脚步,开启一场奇妙的文物之旅。
(供稿:文物出版社艺术中心郑彤)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民间打棺材就是穷死也不用这种木料,至今如此,老话说会“烧尸”
过去预办葬具风俗:材料的选择本文作者倪方六上一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了过去女子嫁妆中陪送棺材风俗(见《过去有钱人家嫁女儿,陪送嫁妆中必有一样东西,此物死时才能用上》一文)。这篇继续,来说民间预办葬具——打棺材之风俗。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24:250000三星堆发现青铜树 古代文明的神秘符号(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发现的青铜树有着重要的考古和艺术研究作用。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棵青铜树。这棵树高约4米,树冠宽阔,装饰精美,是三星堆文化的重要代表。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考古发掘中,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最令人震撼的就是青铜树。三星堆文化我要新鲜事2024-01-05 19:49:040004内蒙古龙:中国小型恐龙(长2米/脖子占体长四分之一)
内蒙古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镰刀龙类恐龙,诞生于8300万年前到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只有2米,其中脖子就占到了四分之一,达到了70厘米的长度,第一批化石就出土于中国著名的“恐龙坟墓”内蒙古二连盆地。内蒙古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5:21:18000094年唐朝古墓被盗 盗墓贼将国宝贱卖海外 专家奔忙7年终找回
古墓盗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行业,毕竟古代的厚葬文化一直延续至今。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豪门世家,他们的家族墓葬无疑是一个个宝藏库,难免会引起盗墓贼的觊觎。如今,随着考古科技的不断进步,考古专家们能够发现、发掘和保护古墓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因此我们时不时能听到某处古墓出土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物。然而,我们所听闻的最多的还是一些古代皇帝或者豪门贵族的墓穴出土,很少有关于古代武将墓穴的消息。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3:33:230001讲座纪要丨张志忠:大同北魏考古发现与研究
2022年12月6日,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志忠研究员做客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课程,带来了题为《大同北魏考古发现与研究》的讲座(图一)。《北方民族考古》课程主讲教师王晓琨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2022级考古文博班硕士研究生及线上300余位朋友聆听讲座。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5:36:1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