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背景下圆明园发展路径探析
2020年9月,北京三山五园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之一,为新时代三山五园保护建设发展注入新动能。三山五园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两大重点区域之一,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交汇的重要文化资源富集地,是传统历史文化与新兴文化交融的复合型地区。圆明园曾位居三山五园之首,规划好、保护好、展示好、管理好圆明园遗址,全面助力北京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

一、圆明园历史地位回顾
“一座圆明园,半部清宫史”,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毁于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之手,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营建,曾是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又被称为园林紫禁城。说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可概述为:
圆明园是清朝政治中心
一是居住时间长。据刘敦桢《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中记载:“雍正以降,煽为风尚。自新正郊礼毕,即移居园宫,至冬至大祀前夕,始还大内。一岁之中,除夏幸热河,园居几逾三分之二。盖视大内仅为举行典礼之所,事毕即行,无所留恋。”可以看出,清帝一年中约三分之二时间在圆明园园居理政。
二是园居环境宜。圆明园能满足清帝理政、园居、接见、游园、看戏、宴请、拜佛、祭祀、祈雨、读书、观稼等需求,例如,有举办朝会和重大庆典的正大光明,有日常听政和处理政务的勤政亲贤,有帝后寝宫之九州清晏,有皇家祖祠之鸿慈永祜,有体验农耕之处的杏花春馆、多稼如云、北远山村等,有礼敬佛道之处的月地云居、日天琳宇、慈云普护、正觉寺等,有修身养性之处的茹古涵今、澹泊宁静、廓然大公、四宜书屋等等。
三是重大庆典多。从乾隆朝开始,清朝部分大典、大朝、大宴等活动逐步由紫禁城移至圆明园举办,如乾隆八旬万寿节先后在避暑山庄、紫禁城和圆明园举办,持续一个月有余;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的万寿节也多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举行;宗室宴、外藩宴、廷臣宴等上元三宴,以及端午宴、七夕宴、中秋宴、重阳宴等多在圆明园举办;道光和咸丰时期的一些廷试和传胪大典也移至圆明园举办;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廿日在圆明园赐和珅子名丰绅殷德,并指为十公主额驸;道光八年(1828年)八月平定回疆张格尔之乱的凯旋宴也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举办。

圆明园是皇家园林杰作
圆明园是中国皇家园林营造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也集中了东西方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18世纪中外建筑艺术的综合展览馆,其更精彩之处是整体布局,圆明园布局和谐、科学、合理,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桥一涵、一亭一榭、一房一院,无一不是科学严谨的构思和精深文化的体现。乾隆帝在《圆明园后记》中这样评价圆明园:“然规模之宏敞,邱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踰此。”

圆明园是中华文化宝库
盛时圆明园是一座巨大无比的文物珍宝博物院,它集中了历代珍藏的图书、文物、珍宝,是中国古代文物博物馆。咸丰十年(1860年)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将从圆明园抢劫来的所谓战利品敬献给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枫丹白露宫中国馆中收藏文物1000余件,几乎全部是从圆明园抢劫去的,包括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景泰蓝制品,以及翡翠、玛瑙、珊瑚、水晶、象牙、雕漆等器物。
圆明园是皇家娱乐中心
满人入关后,基本上继承了汉族古老的社会节庆风俗,并保留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中的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竞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腊月赏雪12幅画,生动再现了雍正与其子女在圆明园内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此外,清帝还在园内举办诸如看戏、庆生、宴饮、礼佛、放荷灯、冰戏、跑御马、观赏庆隆舞等娱乐活动。

圆明园是东西交流基地
一是圆明园如意馆聚集了许多身怀绝技的来华传教士。雍正朝以后,清帝开始禁教,只有身怀绝技的西洋传教士,如郎世宁、王致诚、蒋友仁、艾启蒙等,才能得到大清皇帝的庇护,圆明园如意馆成为西方传教士展示才华技艺的最佳平台,例如《圆明园全景图》《乾隆大阅图》《乾隆平定回疆得胜图》、能报时间的自鸣钟等,充分展示了西洋传教士的绝技。
二是推进中西建筑文化交流。乾隆帝出于猎奇心理,由西洋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等仿法国凡尔赛宫设计建造了一座西洋楼景区。西洋传教士还通过书信向西方描绘了“宛如仙境”的圆明园,在欧洲各国曾先后掀起“中国园林热”。

三是中西交流见证地。圆明园也是清帝接见外国使臣场所之一,如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乾隆帝在圆明园接见英国使团马戛尔尼一行等。
二、圆明园保护利用面临挑战分析
自1976年11月成立圆明园管理处以来,经过40多年的保护与发展,基本建成了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新时代,圆明园遗址保护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有:
遗址规划修编滞后
2000年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批复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是1980年以来多次学术争论折中的产物,缺乏对考古、山形水系与植物以及建筑遗址保护与展示等专项规划内容。2010年7月,委托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圆明园遗址公园专项规划》,内容包括对考古、山形水系与植物以及建筑遗址保护与展示等内容进行专项规划设计。2013年又委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上述规划均未获得文物部门审批。编制《圆明园文物保护规划》和《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势在必行。
爱国教育挖掘不足
国人赋予圆明园遗址诸多情感价值,遗址本身也是一部生动、形象和直观的爱国主义教科书,西洋楼断壁残垣时刻向世人昭示着“落后就要挨打”,呼吁国人要知耻后勇,珍惜和平。然而,目前爱国教育还停留在大水法前举办党团日活动,爱国教育形式单一、课程开发滞后、故事性不强、警示性不重。此外,对圆明园凝聚了中华5000年文化精华内容的阐释不够,对圆明园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挖掘不够,甚至误将仅占全园面积2%的西洋楼残垣断壁等同于圆明园,民族自信和自豪感培育有待加强。
遗址展示不够生动
圆明园历经1860年“火劫”、1900年“木劫”、1911年后“石劫”、1958年后“土劫”等多次灾难,圆明园大量文物被洗劫一空,宫殿建筑被焚毁殆尽,古树名木被悉数砍伐,精美石料被散运各处,山形水系被易为田地,现存遗址展示手段单一、解读系统不充分、人文内容不丰富,游客无法仅从眼前遗址去想象和感知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更无法知悉蕴含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积淀和铭刻着清帝家国天下的理想的圆明园之美。
游客获得感不够强
2020年1月,圆明园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志着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迈上新台阶。但鉴于圆明园的多重价值和多重身份,如大遗址、文保单位、历史名园、教育基地、博物馆、遗址公园等,再加上圆明园牵扯中国人民诸多情感因素,导致圆明园在建设和发展上面临很多挑战和制约。圆明园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观赏游憩价值、景观生态价值、展示交流价值、旅游服务设施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品质。
三、圆明园未来发展思考
新时代,圆明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要在北京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中应走在前列,为此:
一是推进规划修编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对标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在深入论证圆明园遗址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推进《圆明园文物保护规划》和《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编制和报批,统筹做好圆明园遗址的考古、保护、研究、利用、管理等工作,使文物本体及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推进圆明园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二是激活爱国教育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为发挥好圆明园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强园兴,国衰园殇,残存的圆明园遗址时刻倾诉着近代中国遭受帝国列强侵略的耻辱。我们要以圆明园遗址为载体,借助圆明园研究高校联盟平台,坚持开门做研究,深入挖掘圆明园遗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精髓,开发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游学课程,编写中小学爱国教育教材,开展圆明园文化遗产全国巡展,让文物“活”起来,讲好圆明园故事,凝聚中国力量,彰显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三是丰富遗址展示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艺术再现圆明盛景,向世人展示圆明园皇家园林之美。建设圆明园模拟考古基地,开发系列模拟考古实践课程,普及考古知识,让遗址考古走进公众视野。建设圆明园文物修复中心,开展“修复1860”项目,推进海内外圆明园文物数字化回归展示,筹建圆明园博物馆。完善牌示解读系统,培养圆明园导游队伍,开发智能讲解服务,增强遗址讲解的知识性和故事性,使游客“读懂”圆明园。
四是美化游憩环境
秉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圆明园遗址保护利用成果更好惠及游客。推进智慧圆明园建设,提升软硬件服务设施,增强游客的便利性、体验度、获得感。丰富四季文化活动内涵,通过开设摄影比赛、曲艺杂谈、学术讲座等形式,打造春踏青、夏赏荷、秋观菊、冬赏雪文化金名片。建设圆明园文化体验中心、拾光买卖街网红打卡地和圆明园中小学游学基地等,开发圆明园特色文化产品,提升圆明园的美誉度。
作者:张孟增
作者单位:圆明园管理处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怡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古代开学,家长要为孩子准备多少钱?学费不收,准备送礼!
古代开学家长要为孩子准备多少钱?本文作者倪方六新学期开始前,现代学生家长首先得准备一笔费用。古代也这样,家长也要为孩子准备这样一笔钱,能多多少?在这笔钱里,首先要考虑的孩子是给老师的“束脩”。图:“孔子见老子”画像石,老子面前有一个低矮的孩童,孔子手执“雁礼”,这是学生给老师送礼的滥觞。孔子不仅尊老子为师,也尊敬小孩项橐为师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06:510000古墓里找到四件龙袍 让几万韩国人认祖(明朝龙袍)
专家发现的龙袍是在明朝时期的明玉贞龙袍。1982年,重庆地区在修建厂房的时候意外挖出一座古墓,负责人得知后,立马上报给了相关部门,当地文物部门的专家很快就带队赶到现场,经过勘测之后,就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一、重庆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8-08 17:58:050000我们这些年吃的“中药”其实都不纯是中药,不少是国外来的药材
传统中药中哪些药材是外来的?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文章曾说了中医引入国外医学的事情,这篇继续来说说中药的问题。中医,是大家引以自豪的“国术”。(中医把脉)在丝绸之路开辟以后,这一“国术”因为国外药材药物的批量引入大大地丰富了中药服食配方;印度、阿拉伯医生来华则加快了外国医疗技术和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直接刺激了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影响深刻。中医一大特点,表现在药材选择的丰富性上。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5:24:080000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河南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1:39:230000葛剑雄:教育问题之我见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