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山西原平市南头村发现四座金元时期墓葬
南头村金元墓葬概况
南头村位于滹沱河东岸的五峰山脚下,是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中阳乡境内居东的一个小村。该村主要为丘陵地区,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多种植玉米、果树等农作物。2022年3月当地村民在南头村西部耕地时偶然发现古代壁画墓葬两座。其中一座墓葬已经暴露在地表,并且墓葬顶部已经塌陷,文物保护情况不容乐观。为了保护好古代文化遗产,山西省文物局委托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忻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原平市文化和旅游局立即对该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
2022年南头村金元墓葬
发掘工作
2022年南头村金元墓葬考古发掘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于5月份对南头村所发现墓葬区进行勘探,确定四座墓葬具体位置,并划出墓葬的发掘区。第二阶段为发掘阶段,是于2022年6月8日正式开始发掘,至7月中旬发掘结束。

南头村金元墓葬勘探工作
2022年原平南头村金元考古发掘开始前,以已发现两座墓葬为基点,对周围区域600平方米进行勘探,共发现墓葬4座。均为同一时期的砖室墓,并且墓道方向一致,怀疑为家族墓地。

南头村金元墓葬发掘工作
2022年原平市南头村金元墓葬考古发掘共布南北两个探方。其中发掘区偏北部布8米×16米探方;偏南部布9米×11米探方。布方面积共227平方米。发掘区内共发现金元时期墓葬4座,墓葬面积共46.78平方米。发掘区内的地层堆积较为简单,墓葬均开口于耕土层下,距地表0.2米~0.3米。四座墓葬的尺寸相差无几,其中M1土圹直径3.8米,墓道长2.4米,宽0.80米,距地表深4.26米;M2土圹直径3.5米,墓道长2.3米,宽0.80米~0.90米,距地表深1.8米~2.45米;M3土圹直径3.65米,墓道长2.2米,宽0.90米,距地表深3.6米;M4土圹直径3.4米,墓道长0.80米,宽0.80米,距地表深2.35米。

南头村中所发现的4座墓葬全部为砖室墓,竖井式墓道,并且全部为南向,除M4被盗之外其它3座均有砖棺床。墓室为八边形砖室,穹隆顶,倚柱和壁面均先抹白灰,后绘制壁画。仅M1穹隆顶上有天象图,其余墓葬没有绘制。壁画内容形式比较固定,门洞内左右为侍者,其它壁面绘制有:卷帘、书法、飞鸟花卉和奏乐等内容;而北壁为格扇门,东西壁为板门。斗栱为栌斗加单昂,没有泥道栱和泥道慢栱;仅仅表现有补间铺作和散斗,中间有普拍枋、上面有橑檐枋等,斗栱结构简化。最精美的莫过于滴水板瓦和兽面筒瓦,全部是模制成后再切割打磨,栌斗、散斗、破直棂窗、板门、隔扇门等均用此法完成。并且,这四座墓除了墓葬装饰稍有差异,其它水磨砖构建如出一辙。




其中墓主人遗骨均为烧骨二次葬,葬具为小型木棺、体积大小不等的陶罐等。一般棺床上放置小木棺,部分陶罐放置在叠置方砖或条砖之上。随葬品除了女性墓主人随身戴的铜钗之外,仅发现黑釉瓷灯盏、宋代铜钱若干,出土有价值文物十分稀少。



2022年南头村金元墓地
发掘主要收获
南头村金元墓葬发掘收获主要是M1的壁画,其内容和技法有着十分突出的地方特色。另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首先根据4座墓葬的排列组合、丧葬形式、随葬品(瓷器和铜钱)、壁画风格等综合判断,南头村发掘的四座墓葬为金代中晚期,也就是在大定(1161)至正大(1232)之间。其次,可以从四座墓葬的组合中反映出当时的丧葬思想,无论墓葬排列组合是几代人,还是几个家族。其都贯穿着一个主题思想,那就是:趋利避害,祈求吉祥和幸福。在宋代理学思想的影响下,无论是偏居江南的宋廷,还是身居黄淮以北的金廷,孝道思想在墓葬、祠堂和日常礼仪中都不可或缺。最后,墓葬中出土的铜钱全部为北宋时期,很可能因为金人统治区缺乏铜矿,兼受北宋“交子”纸币的影响,开始发行“交钞”。尤其是大定二十九年(1189)更定新交钞法,停止铸造铜钱有关。
2022年南头村金元墓地
研究价值与意义
墓葬均为二次葬。未见一次葬,很可能为金元战争期间死去故人未及安葬,在金代晚期统一进行迁葬有关。墓葬装饰、用材均十分相似;尤其是某些壁画题材如锦鸡牡丹纹、对鸟纹等,基本上如出一辙。可以认定在金代同一时期完成;是家族墓葬的可能性很大。墓葬排列组合来看,应是一个家族的三代人,使用“贯鱼葬” 的方式统一下葬。M4的极短墓道,是金代墓葬中见诸报道的首次发现。但遗憾的是,此次发掘没有发现明堂。
南头村的金代墓葬应给予高度重视,它应是村居、祠堂和墓地于一体中国古代村落体系的完美再现。由于史书上记载南宋杨沂中(存中)墓在发掘墓地南侧,所以这一地区应是以杨氏为主的金元时期家族墓地。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忻州市文物和考古研究所、原平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王俊、王继平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李思雨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邵晶:论石峁文化与后石家河文化的远程交流——从牙璋等玉器说起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石峁和石家河都是当年入选年度十大考古的热门遗址,而且也不只一次入选。这两个分别是陕北高原和江汉平原的核心性超大遗址。对于这两个遗址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认识不同区域的文明化和国家化。对这两个遗址的比较和联系则可以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待早期中国华夏大地那波澜壮阔的文化互动!石峁领队邵晶老师这篇文章则从史前几件特殊的玉器入手,讲述了石峁和石家河两大集团间的远程文化交流。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1:57:510000明定陵开棺50年,该不该挖仍是最大争议 周恩来批准了郭若沫等6人发掘上书,再要挖他否决了,只说一句话
明定陵考古纪事本文作者倪方六今年(2017年),距明定陵主人棺椁开启时间,正好是50年。50年来,关于这座帝王陵考古的是是非非一直没有停止。其中最大的争议是,明定陵到底该不该挖。(1957年明神宗棺材打开后,朱翊钧早已腐烂,骸骨暴露)明定陵的主人叫朱翊钧,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民间都称他“万历皇帝”,系明朝第13位皇帝。1572年,10岁时开始当皇帝,到1620年病死,在位长达48年。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54:160000袁崇焕的墓穴出土后 才发现我们被骗300年(历史骗局)
袁崇焕的死亡可能和朱由检有关。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一句在古代十分流行的话,意思就是一个帝王想要让自己的臣子死,臣子就必须要死。这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君王的权威,另一方面还可以体现出当时忠诚的无奈,在历史上有着不少的忠臣都是因此而死亡,其中有一个人死的是非常悲惨的,他的名字叫做袁崇焕,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袁崇焕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4-27 19:08:570001汉朝与唐朝盗墓者盗了同一座墓,哪个更厉害?盗洞开挖发现不同
西汉长沙王后“渔阳”墓本文作者倪方六谈到长沙汉墓,估计网友第一反应会想到马王堆。其实从等级上讲,马王堆算不了第一,墓主同样是女性贵族的渔阳大墓,便远比马王堆显赫——墓主乃长沙王王后。此墓座落在湘江西岸咸家湖西侧望城坡古坟垸一座小山包上,由主墓和三座外藏坑构成,属于西汉长沙王族墓地。整个墓地占地20余亩,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布局非常完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35:350000他在古董店当过学徒,发达后盗墓得大量财宝,结果全落入他人手中
党玉琨盗宝便宜了宋哲元本文作者倪方六这段时间忙于古代生活史的研究和写作,古史文章发得多一些,对考古和盗墓说的不多。这篇文章就来聊聊盗墓吧,给订阅“梧桐树下戏凤凰”的网友增加点气氛。为什么想说盗墓,是因为前两天《环球时报》记者就北京十三陵之思陵文物被盗一事采访我,我觉得有必要说说盗墓的销赃问题。现代的敏感不好说,仍以我已出版《民国盗墓史》为例,来说说民国时的盗墓销赃。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10:5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