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建筑遗产导读》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举办

5月4日下午,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携手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在北京前门北京坊的PAGEONE书店共同举办《20世纪建筑遗产导读》新书分享会。分享会现场,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 中宣部原副秘书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中国工程院院士、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会长马国馨,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关宏等出席。活动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金磊主持。
在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指导下,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历时三年,组织20多位建筑文博设计界专家学者及高校教师,编撰的《20世纪建筑遗产导读》一书,不仅展示了与世界同框的中国20世纪经典建筑项目特色、历史文化背景,也揭示中国20世纪建筑师的创作人生;不仅助力“建筑保护”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也为中国从世界遗产数量大国步入世界遗产“文化强国”,补全遗产类型作出努力。
《20世纪建筑遗产导读》既是服务国内建筑业界与大众的20世纪建筑遗产普及读本,也是让世界领略中国20世纪与当代建筑遗产瑰宝的窗口。阅读该书,将从历史人文的角度看中国建筑,更可赏析到不一样的现当代中国建筑智慧。
建筑是凝固的音符。它们不是简单的石砖堆砌,它们用材料、结构等视觉可见的元素,创作着千变万化的“旋律”。这些旋律背后,有地域及风格的创作者巧思,记录着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映射着曾经的百姓生活。20世纪经典建筑就是对20世纪百年历史风云的记录,是当时人们对生活与美的理解与呈现,更是使用者对这些建筑最有发言权的阐释。对发生在百年前后建筑遗产的保护,不仅需要专家学者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参与和倡议,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形成广泛的共识。
什么样的建筑才能被认为是20世纪建筑遗产?为什么我们要关注、保护20世纪建筑遗产?那些曾经在我们身边的建筑与街区,何以成为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瑰宝?其背后蕴藏着怎样的价值?代表国际潮流的《世界遗产名录》又是如何看待它们?也许这些问题就成为《20世纪建筑遗产导读》一书出版的真正价值。


通过与会领导的祝辞,通过部分线上线下专家的解读,相信会有更多的社会读者与业界人士能体味到《20世纪建筑遗产导读》一书的价值,因为它确在遗产类型方面为中国建筑遗产及20世纪中国建筑经典面向世界予以“导读”,更从建筑文化普及上让更多的中外公众了解现当代中国建筑发展的主脉,从而提升中华文化的自强与自信。
作者:遗产编辑中心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杨晓雅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河南发现流沙墓 防盗手段堪称顶级(顶级凶墓)
河南发现的一座古墓里用流沙法杀死许多盗墓贼。2005年,河南考古队发现了一座防盗最为成功的古墓,因为古墓中发现了30多具历朝历代的盗墓贼事故墓主人上千件陪葬品一件未丢。这座古墓就是号称中国第一凶墓的楚国流沙墓。2004年,河南蔡县郭庄村的一位村民发现自己地里有盗洞的出现,当地文物局立马来到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全面挖掘我要新鲜事2023-10-15 19:52:250000河南发现千年古墓,出土文物让人振奋,学者:我们领先世界2500年
由于严重的干旱,水库倒塌了,2500年前的古墓再次出现在世界面前。它发掘出的文物也结束了流传了数千年的传奇。同时,它也显示了我们古代人的非凡智慧。令人印象深刻。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0:12:410000秦始皇陵外围发现的竹简 揭露秦始皇为人(秦竹简)
秦朝留下来的竹简说明秦始皇不是个暴君。2015年,在湖北里耶古镇的一口枯井中发现了秦代竹简。这些秦朝的竹简可是连司马迁都没有见到过,专家们第一次看到秦简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枯井中发现的秦代竹简36000多枚,20多万,他们清晰记载了秦国当时的法律、赋税、徭役等等方方面面关于秦国的法律法规。秦竹简我要新鲜事2023-12-08 19:56:330000时光深处的母子情
来源:“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原编者按:语言是活着的历史。汉语,兼具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蕴藏着深邃广阔的历史信息。“奉为圭臬”“洛阳纸贵”“扶桑若木”“闲得五脊六兽”……那些我们代代相传、日用而不自觉的言辞背后,藏着怎样的古代世界?与之对应的文物,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具象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虽已远去、依然鲜活的历史,可感可触,近在咫尺。【孕育】身怀六甲指妇女怀孕。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33: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