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古墓发现玻璃杯,专家痛骂盗墓贼,鉴定后却成为惊艳国宝
1990年秋天,火辣辣的太阳终于清淡了一些,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的一座砖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烧制作业,工人在山丘上取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直径不到1m的洞口,洞口周围还依稀残存着玉器碎片。文物部分闻讯立即快马加鞭赶至现场,经过大范围勘察和试探,专家断定砖厂取土的那座山丘下藏着一座战国大墓!工人发现的洞口是古墓窖藏,是存放陪葬品的专用耳室,由于这座战国墓的地面建筑早已物是人非,内部结构损坏也较为严重,因此专家决定对其进行抢救性挖掘。

随着考古人员的努力,战国大墓逐渐重新浮现人间,但是在距离地面约一米深的位置,考古队员挖到了一样奇怪的东西:泥土里忽然出现了星星点点晶莹的亮光,不像青铜器,也不像陶瓷制品,专家初步判断是一枚纯度较高的白玉。然而经过半个小时的清理,玉器没有出现,一个通体透明的“玻璃杯”却出现在大家面前。考古人员顿时火冒三丈,专家更是气急败坏:这不是盗墓贼留下的水杯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就说明盗墓贼早已光顾过这座战国大墓,珍贵文物必定被洗劫一空,也就没有挖掘的必要了。
但有经验的老专家却劝大家别急着下结论,先把杯子送到北京鉴定中心再说。不久后,鉴定结果出来了,带来了一个令人兴奋无比的消息:杯子的材质不是玻璃,而是水晶!而且,水晶杯也的确是战国时期的文物,已有2000多年历史!
杯高15.4cm,口径7.8cm,底径5.4cm,整体呈现淡琥珀色。古人认为,嘴里含着冰冷的水晶可以止渴,而若以水晶制作出杯子,那么就有三层含义:一,饮水止渴;二,古代水晶较为珍贵,水晶杯是财富的象征;三,某种信仰的寄托。所以说,战国墓葬中出现水晶杯并不奇怪,但令专家所疑惑不解的是,这件水晶杯的制作简直“逆天”!

何为“逆天”?按照专家对古代水晶制造工艺的推测,战国是无法制作出如此精美绝伦的水晶杯的,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技巧上都很难过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谈谈这件战国水晶杯身上的三大未解之谜,也是三大惊为天人之处。
其一,材料。根据浙江省地矿局对水晶矿的勘察结果,即便是中国境内都很难找出纯度如此高、原料如此大的水晶原石,那么制作水晶杯的原材料是哪儿来的呢?其二,取芯。战国水晶杯的制作原理是整体挖凿而成,但水晶硬度高、脆性大,故此很难加工,稍有不慎便会取裂原石。
其三,抛光。如果说取芯能够侥幸成功,那么接下来面临的抛光问题便成了最大阻碍。由于水晶杯呈上宽下窄的样式,越往杯底杯径越小,而且手根本伸不进去,那么战国人是如何把内壁和杯底打磨得如此平滑干净,像极了现代工艺的手法。
当然,现代人永远无法想象出古人的智慧有多强大,心有多灵手有多巧,或许战国水晶杯在古人看来并非难事。但真正应该令人惊叹的应该是古今思想的高度重合,它与现代玻璃杯如此相似,恰恰体现了历史的巧合性,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历史的必然性。

战国水晶杯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型最大的一件,是中国水晶文物史上无以伦比的珍品,有不少专家至今都不相信它来自古墓,不过现已成为杭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002年,国家文物局将战国水晶杯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的就是保护这件稀世珍宝,从此水晶杯只能留在国内供人们瞻仰,默默诉说着两千多年前的经久时光
结节龙:北美中型恐龙(长有层状板甲/没有尾锤)
结节龙是一种鸟臀目下的结节龙科恐龙,属于植食性甲龙类恐龙之一,诞生于1.13亿年前-98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在4-6米,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背部没有耸起的板甲,布满了瘤状突起,尾部也没有骨锤,外形更像是剑龙,第一批化石是在北美发现的。结节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2:36:340000日享一书WJn01《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文集》
上周写文章需要找一篇关于楚文化的文章,找到了这本文集,故分享。宁波这个地方去发掘过,那时候虽然暑假十分炎热,但是大榭岛依然在烈日下海风习习,宁波考古也是水路并进,成果显著,非常厉害!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8:09:140000黑龙江古墓木乃伊棺中满是抓痕 墓处湿地三百年不腐
黑龙江扎龙村的一座古墓中,葬着一对合葬夫妻。墓中女方25岁左右,已经变成了木乃伊,胡乱挣扎的样子十分恐怖。男方则是一位年过60的清朝三品武官。这座富贵人家的墓,据考证最晚是在乾隆年间入土的。墨氏为避讳,不知其真实姓名,她的身份和背景也无从考证。而就在她面目狰狞、四肢抓痕的身体旁,被发现了一条写有满文“墨尔根觉罗”字样的绢带。但这个姓氏史料中并无记载,因此现代考古学认为是赐姓。我要新鲜事2023-04-22 23:40:080000新发现 | 三门峡小交口遗址考古收获
小交口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交口乡小交口村北,地处东青龙涧河北岸的黄土台塬边坡上,向南隔东青龙涧河与南交口遗址相望。199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现了该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23: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