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之陵:黄肠题凑藏何秘密?探寻西汉王后墓之谜
风篷岭,一个位于中国西部的神秘山区,一直都是物华天宝的宝地。今天,我们将进入这个神秘地带并了解一组耐人寻味的闻名遗迹——风篷岭大墓。墓葬的外形奇特,不同于一般的陵墓建筑。这个奢华的结构,不但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更成为了未知身份的主人的永久居所。而在墓葬内还发现极其奢华的黄肠题凑以及金缕玉衣,更让观者叹为观止。

2005年,长沙风篷岭的一处工地发现了一座古墓。经过勘探和发掘,墓室形制为中字形,呈南北向分布。然而,在发掘工作开始后,墓室南侧显露出来的椁盖板让事情变得复杂。专家根据墓葬的形制,将其初步确定在战国和西汉时期。考古人员开始对墓葬展开发掘。但他们很担心墓葬是否遭到过盗扰。在对墓室的清理和盗洞的拍摄中,发现了残破的玉片和一些文物,这说明这座墓葬曾经被多次盗掘。然而,在墓坑中进行清理时,他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木头,随着填土被清空,木头暴露的越来越多。这些木料数值向上依次排列着,最后确认这是西汉时期黄肠提凑葬制。由此,专家认为这是一座长沙王氏墓,墓葬的年代和等级已经确定。
然而,墓主人的身份却仍是未知的谜团。历史上,长沙曾有两个朝代在此分封藩王,分别是西汉长沙王和明代的诸事藩王。战国时期的长沙是楚国和越国交战所在,不可能有国君或贵族再此埋葬。而从土坑木椁的木质结构来看,明代也不可能是其时代。因此,墓主人的身份仍是一个谜团,待寻找新的线索揭开神秘的面纱。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后,推行郡国制并分封长沙国,长沙国存在了200多年,分别有吴姓长沙王和刘姓长沙王。而风篷岭大墓,位于长沙南站附近,并不属于以上两姓长沙王墓地。清理工作在遍布风化岩碎块的填土里进行,更为困难的是需要小心翼翼地处理黄肠题凑,花费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才将椁室上面的填土清理完毕。大木椁室长16.5米宽11.5米,外部共包围了111根竖立的黄肠题凑木,墓室南墓为中国和南亚特有的珍贵木材树种,可以做为宫殿牌匾和家具器物。在取样编号绘图拍照后,考古专家开始接取果实盖板,以期望找到更多的线索。虽然墓室已被盗掘过多次,但其中还有没有遗物,还留下了谁的身影,却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当盖板被完全揭开时,整个墓室便显露在众人面前。墓室被分成九个房间,每个房间之间都有门相连。考察人员被分成三组,开始了漫长的清理工作。第一个房间位于墓道正对面,面积约为27平方米。这个房间曾用来盛放青铜礼器,但考察人员最终只发现了铜器、铁器、漆木器和陶器残片。青铜器留下的圈足印记显示,这个房间原本曾经存放着许多青铜器物,但它们已经被抢走了。

位于西北角的房间出土了一些陶器和丝绸制品,而中间的房间则出土了车马器和一些铜器。然而,位于西北角的边箱却是空的,那么这个房间是否曾经存在过物品,还是它原本就没有被利用,具有其他的特殊功能?专家们分析了整个墓室的结构,认为这个房间可能原本是一个厕所。古代人生前生活得富足,到了另一个世界,他们也有各种的享受和需求。因此,即使是在墓室中,他们也会为自己设置相应的部位。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间房间没有文物出现。专家们观察了这个房间,推测这个边箱可能是一个厕所。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边箱处离别的文物较远,这就说明了为何它没有被盗走。第二个房间位于墓室的正中央,长约5.6米,宽4.8米。在墓室中,这个位置被用来摆放棺木。考察人员在这个房间没有发现任何文物,他们感到有些失望。然而,一个考古人员在东南角发现了铜顶铜钟以及大量的青铜器物。
这些文物被发现在东边立柱和隔墙围成的区域内。除此之外,还有漆耳碑、漆盘、漆盒、漆豆、漆奁、漆案等等。几件漆耳碑上还写着一些用红漆书写的文字,这些文字涉及到墓主人的身份。有一件耳碑的后面清晰地写着“长沙王后家杯”。而在被送往实验室清理的漆盘上,也有了另一个发现。漆盘上写着“张继牢盘”四个字。这里的张继是一个女子的名字,而牢盘则是用来祭祀的漆盘。这表明长沙王后的姓氏是张,而她的丈夫是哪位长沙王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这些青铜器物在这个房间中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没有受到任何抢夺的痕迹。这让专家们很惊讶,他们推测这些器物可能被墓主人的家人埋葬时留下。墓主人希望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中也能享受到这些器物,所以把它们放在了棺木中。由于这些器物在墓主人入土之前就已经被塞进棺木里,它们就没有遭到盗掘者的盗窃。在大墓被盗的情况下,考古人员只能推测发生了突发事件,才导致盗墓者不得不紧急撤离,才造成了眼前大量器物的出土,而盗墓者可能一路上都有意携带着玉片、玉壁和玉圭,最终葬在了大墓中。
经过2,000多年的岁月清洗,棺木的表面已破烂不堪,但是,考古人员在其内部发现了覆盖在身体上的金缕玉衣片,这些玉片上的金丝线粘结在一起,并保持原始的形态。这些金缕玉衣片是穆楚所穿的吗?或许只有时间能证明答案。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汉代帝王下葬都使用珠儒玉匣,形如铠甲,而金缕玉衣则用金线连结。古人认为玉可以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象征。随着淤土被清理,除了残破的玉片,考古人员还在棺木的北侧发现了两件玉壁和一件玉圭。这场清理工作以及进行了整整7个月,而中列后室的清理只剩下棺木下薄薄的一层淤土,发掘已经接近尾声,然而,墓中人物的身份还是一个谜。
在数月的发掘工作之后,考古人员们终于在淤泥当中发现了一些闪烁着金色光芒的物品。这些物品形状类似于金饼,被小心翼翼地从泥土中取出。在经过统计后,考古学家们发现共有19块金饼被出土,每块直径约6厘米,重量约为250克。

这些金饼的含金量和制作工艺再次体现了汉代冶炼和金属铸造技术的高超成就,也为考古学家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古代汉族文化的机会。虽然这些金饼的出现已经让人们对这座墓穴满怀期待,但这座墓主的身份仍旧是一个未解之谜。专家们通过对文物器型的分析,初步认为这位墓主应该是长沙王中的一位王后,姓刘。但是,目前还无法确定是具体是哪一位王后。虽然风鹏岭汉墓的发掘已经画上了句号,但墓主人身份的谜团仍在继续,考古学家们将继续努力揭开历史的面纱,揭示这座古墓背后的故事和秘密。
国宝流失海外:岂止是天龙山的佛首,请看云冈石窟雕像在日本
#历史冷知识##历史真相官##海外流失文物“归晋记”#今年春晚,杭侃老师和老张为各位介绍了#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首回归祖国#故事。实际上,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流失到海外的中国文物可以说数量众多。本文所记,是老李的好友,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王银田老师,上个世纪90年代访问日本时,所见流失于日本的云冈石窟的雕塑。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18:420000鸵鸟龙:蒙古国小型食肉恐龙(长2.5米/类似鸵鸟的恐龙)
作为曾经统治地球几亿年的恐龙,它们虽然已经灭绝了,但其身影在如今许多动物身上可以看到,比如鸵鸟龙,它就跟现在的鸵鸟相似,是一种跑的很快,不会飞的恐龙,一起去认识看看。鸵鸟龙基本资料1、体型:鸵鸟龙是一种蒙古国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2.5米,比膨头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04位,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5:09:580001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教授逝世:在西方书写中国历史
著名历史学家、耶鲁大学荣誉教授史景迁于当地时间2021年12月26日辞世,享年85岁。史景迁教授,出生于英国萨里郡,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研究领域为近现代中国史,中西关系史,中国法制史等。著有《追寻现代中国》《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曹寅与康熙》《改变中国:在华西方顾问》《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胡若望的疑问》等多种。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4:210000俊采星驰 积厚流光——记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
#2022十大考古#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点任务。考古学肩负文物发掘、研究、保护、阐释及传承的重任,过去一年众多考古项目高效开展、考古成果推陈出新,以更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考古学正在以奋发昂扬的姿态迈向第二个百年征程。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08:300000与南宋皇帝有关的烧鹅,好吃不好买
#乡村非遗上头条活动##美食记##美食测评团#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鲜。前段时间老李发了白切鸡的微头条,有网友说,写写烧鹅吧,今儿就写写烧鹅。现代社会,对美食的追求,早已经脱离了果腹的阶段,老李今天与各位分享一下非遗美食,“古井烧鹅”,其传统技艺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43:0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