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63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50:09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发掘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项目负责人:刘志岩、周春水

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北距成都市约60公里,南距眉山市约20公里。自20世纪20年代起,遗址所在的岷江河道内陆续发现有文物出水;2005年岷江河道内修建饮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段木鞘,内藏7枚银锭;2011年岷江河道内取沙,发现了金册、“西王赏功”等文物;2013年以来遗址遭到严重盗掘,201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因遗址位于河道内,发掘时间必须在岷江的枯水期进行,故本次发掘自2017年1月5日开始,至4月13日结束。

发掘区场景
文物出水现场
发掘结束场景

本次考古工作创新工作理念,在调查和发掘过程中探索和运用新方法和新技术。考古调查方面,陆地调查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相结合,通过走访调查与水面高精度磁法等物探手段确定发掘区域。针对遗址处于岷江河道内的实际情况,开创性的通过围堰解决发掘平台。针对出水文物密集且体量较小的特点,在考古现场安装了大型筛选设备,对发掘出的所有砂石进行水洗和筛选,避免文物流失。在信息采集和记录方面,对遗址做了全面测绘并建立控制网,在发掘过程中应用RTK精准记录每一件文物的出水位置,通过延时摄影记录发掘过程,通过激光扫描、三维建模等方式复原遗址地貌及遗物保存状态。同时,搭建了整个遗址的考古数据管理系统,保证考古工作科学、高效进行。

遗址的堆积大致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砂卵石夹灰黄色细砂,厚2-4米,包含物主要为现代生活垃圾;第二层为灰黑色粗砂夹砂卵石,厚1-2米,包含有少量明清时期的金银首饰和铜钱。第二层堆积以下为红色砂岩构造的河床。砂岩河床由于长期被岷江流水侵蚀,形成多条大致南北向的冲刷槽。出水文物多分布于这类河床的冲刷槽内。

本次发掘共出水各类文物30000余件,种类以金、银、铜、铁等金属材质为主。其中包括张献忠大西国的金封册、铸造的“西王赏功”金币及币范、“西王赏功”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大西国国号的五十两银锭和运载银两的“木鞘”等;明代蜀、楚、荣、吉等藩王府的金封册、银封册、金宝、银印和铭刻万历、天启、崇祯等年号的五十两银锭等;此外还有戒指、耳环、发簪、手镯等各类金银首饰;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各类兵器;金碗、金锁、金纽扣、金顶针,银碗、银勺、银筷子、银镜、银带扣,铜镜、铜绦钩、铜锁、铜钥匙,铁秤砣、铁篙杆等各类生活用具。出水文物时代明确,自明代中期延续至明代晚期;来源地域广泛,北至河南、陕西,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云南,东到江西,范围涵盖了明代的大半个中国;等级较高,包含了诸多张献忠大西国及明代皇室文物。

西王赏功金币
西王赏功币范
大顺通宝铜币
铭刻大西国国号五十两银锭
张献忠册封妃嫔金册
明册封吉王金册
金顶银脚发簪
运载银两木鞘

本次考古发掘确认该遗址为张献忠沉银地点,遗址的形成可能与文献中记载的大西军领袖张献忠与明代参将杨展“江口之战”这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出水的大量文物同时也为我们解决有关张献忠的诸多历史传说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研究张献忠大西军征战历史、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同时对认识明代中晚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物质文化乃至明末清初以来的社会历史走向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本次考古发掘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内水考古项目,为滩涂考古、浅水埋藏遗址的发掘提供了工作范式和经验借鉴。考古发掘的同时开展公众考古活动,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并且发掘全程都有志愿者参与,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遗址的发掘为公众参与考古提供了平台,扩大了考古对公众的影响力。

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